重阳节有什么节日风俗 重阳节是纪念什么的日子( 三 )


重阳节是老年人的节日 。
1988年,中国正式将农历九月初九定为“中国老人节” 。农历九月,人们要回家,当然要孝敬父母 。在国家的大力推动下,重阳节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关注 。2013年7月1日起施行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简称《老人法》)规定“农历九月初九为老人节”,2013年重阳节(10月13日)将是我国首个法定的老人节 。说起重阳节,也许最广为人知的就是王维的一句诗:“身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
重阳节是纪念桓景健的节日 。
南朝男子吴君之在《齐河序》一书中写道:相传东汉时期,汝南县有一个叫桓景的人,突然发生了一场大瘟疫,导致桓景父母双亡,于是到东南山上拜师学艺,神仙费长芳给了桓景一把降妖的龙剑 。桓京早起晚睡,穿着阿呆,努力学习,刻苦练习 。有一天,费长房说:“九月九日,瘟疫又来了,你可以回去杀害虫了 。”并送给他一袋山茱萸叶和一瓶菊花酒,让家乡的长辈登高避祸 。于是就走了,回老家了 。9月9日,他带领妻子、孩子和老乡来到附近的一座山上 。拿山茱萸的叶子给大家,瘟疫魔却不敢靠近 。然后把菊花酒倒出来,大家都喝了一口,以免染上瘟疫 。他与瘟疫恶魔搏斗,并最终杀死了它 。到现在,汝河两岸的人们还在讲述着9月9日爬山避祸、挥剑刺妖的故事 。
重阳节的习俗:
秋高气爽,桂花飘香,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活动丰富有趣,有爬山、赏菊、饮菊花酒、吃重阳糕、插山茱萸等 。
攀登高峰
古代重阳有登高的民俗,所以重阳节又叫“登高节” 。相传这一习俗始于东汉 。唐代文人写的登高诗很多,大多是写重阳节的习俗 。杜甫七律《登高》是一篇关于崇阳爬山的名篇 。爬山没有统一的规则 。一般来说,我们爬山和爬塔 。还有吃“重阳糕”的习俗 。
吃重阳糕
据史料记载,重阳糕又称花糕、菊花糕、五色糕,是随机制作的 。9月9日拂晓做蛋糕是古人的初衷 。孩子把一块蛋糕放在头上,嘴里说了一句话,祝孩子一切顺利 。精致的重阳糕要做成九层,像宝塔一样,上面有两只小羊,符合重阳(羊)的意思 。有些人甚至在重阳糕上贴上红色的纸旗,点上蜡烛 。这大概意思是“点灯”“吃饼”而不是“登高”,用红纸旗而不是山茱萸 。目前重阳糕仍无固定品种,重阳节前后吃的软糕称为重阳糕 。
赏菊,饮菊花酒 。
重阳节是一年中的金秋时节,菊花盛开 。据说赏菊、饮菊花酒源于晋代大诗人陶渊明 。陶渊明以他的隐居、他的诗、他的酒和他对菊花的爱而闻名 。后人纷纷效仿,所以重阳有赏菊的习俗 。旧时代文人士大夫为了亲近陶渊明,也把赏菊和宴饮结合起来 。北宋时以开封为首都,重阳赏菊盛行 。当时菊花品种繁多,形状各异 。人们也称农历九月为“菊花月” 。在重阳节,当菊花在傲霜盛开时,观看菊花已经成为节日的一个重要部分 。清朝以后,赏菊的风气特别盛,而且不限于九月九日,重阳节前后最盛 。
吴茱萸和菊花
重阳节插吴茱萸的习俗在唐代非常普遍 。古人认为重阳节插吴茱萸可以避难消灾 。或者戴在胳膊上,或者做个香囊放进去,或者戴在头上 。大部分是妇孺穿的,有些地方,男人也穿 。金代葛洪的《西经杂记》记载考努斯参加重阳节 。除了佩戴山茱萸,人们还佩戴菊花 。这件事发生在唐朝,从古至今都很流行 。清代北京重阳节的习俗是在门窗上贴菊花枝叶,“以除邪秽,化钱为宝” 。这就是头上的菊花的庸俗化 。在宋代,一些人将丝带剪成山茱萸和菊花,并赠送给对方 。
重阳节是什么节日?重阳节是纪念祖先和扫墓的节日 。重阳节又称登山节、重阳节、九月九日、山茱萸节、菊花节,是农历九月初九 。重阳节的习俗包括爬山、赏菊、饮菊花酒、赏山茱萸、吃重阳糕 。现在中国已经把九月初九定为敬老节 。
重阳节的由来:
重阳节起源于古代,可以追溯到古代的秋收和祭祀活动 。它形成于春秋战国时期,流行于西汉,兴盛于唐以后,其主体部分一直流传至今 。重阳祭祖延续了几千年,是一种意义深远的古老民俗 。
重阳节的习俗:
1.喝菊花酒:菊花酒在汉代就有了 。在重阳节,中国有喝菊花酒的传统习俗 。菊花酒,在古代被视为重阳消灾祈福必饮的“吉祥酒” 。
2.吃重阳糕:据史料记载,重阳糕又称花糕、菊花糕、五色糕,制作方法随意 。9月9日拂晓做蛋糕是古人的初衷 。孩子把一块蛋糕放在头上,嘴里说了一句话,祝孩子一切顺利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