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宝强劝告王宝弱:模仿我可以,但不要打着我的名号商演( 二 )


或许是电影中武艺高强、嫉恶如仇的英雄形象打动了小小的王宝强;或许是那快意恩仇、潇洒恣意的江湖故事触动了他 。
但是给他留下最深刻印象的 , 是那梦幻般的、丰富精彩的电影场景和电影镜头 。

王宝强从此有了一个梦想 , 一个想要拍功夫电影的梦想 。
以此为契机 , 小小的王宝强作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我要去少林寺 , 我要拍功夫电影 。
【王宝强劝告王宝弱:模仿我可以,但不要打着我的名号商演】这个在当时看上去可以说是不切实际的梦想 , 刚开始并没有得到王宝强家人的认可和支持 。
但当时年纪尚小的王宝强却坚定地说:“要出去 , 去实现自己的梦想 。 ”

于是在终于说服了家人后 , 王宝强只身一人来到嵩山少林寺 , 成为了少林寺俗家弟子 , 开始了他的习武之路 。
然而体验过才知道 , 真正的练功夫 , 并不像电影中拍的那样 , 几个镜头扫过 , 主角就已练了过了好几个春秋 , 练成了绝世的武功 。
而是有吃不完的苦 , 流不完的汗 , 疼和累都得自己受着 。

很多和王宝强一样怀揣功夫梦来少林寺学习的孩子都受不了这样的苦 , 中途放弃了 , 但王宝强从没有忘记自己的梦想 。
他仿佛有一种骨子里的“傻劲” , 这种傻劲是一种坚持不懈、永不言弃的劲头 , 这种劲头使他坚持了下来 。
据王宝强自己所说 , 他农村出身 , 跟普通的孩子没什么区别 , 甚至还不如他们;在少林寺里面也不是很出众 , 比他练的好的太多了 。

但是他坚持了下来 , 并且知道自己不如别人 , 所以加倍勤学苦练 。 六年之后他学有所成 , 下山去北京 , 正式开始了自己的电影梦 。
刚开始的电影路充满了坎坷 。 王宝强这个农村出来的小孩皮肤黝黑 , 身材也不算高大 , 在试镜中四处碰壁 , 甚至遭到羞辱 。
出演的戏份不多的群演角色 , 仿佛是唯一触碰他梦想中如梦如幻的电影世界的途径 。

而大多数时间 , 他只能在工地上打工度日 , 靠馒头就酱油勉强度日 。
唯一好的事 , 就是他坚持了下来 , 于是他终于迎来了命运的转机 。
2003年王宝强参加了电影《盲井》的选角 。
或许是他透露出的“傻劲”与剧中的角色十分贴合 , 王宝强竟在1000多个跑龙套的演员中脱颖而出 , 拿到了一个较为主要的角色 。
这部电影为追求真实感 , 拍摄条件十分艰苦 , 最重要是十分危险 。

在经历一些事故后 , 剧组有一大半的演员都跑了 , 但王宝强却坚持留了下来 , 因为他知道这是自己得来不易的机会 , 是他证明自己的机会 , 是他实现梦想的机会 。
电影拍完 , 他拿到并不丰厚的片酬 , 却感到心满意足 。 当时的他或许也不会想到 , 正是这部电影彻底改变了他的电影之路 。
三年后的他将凭借这部电影 , 拿下台湾金马奖的最佳新人奖和多项国际大奖 , 并由此开始他实现电影梦的道路 。

从《天下无贼》里的农民工、《士兵突击》里的许三多、《暗算》里的盲人阿炳 , 到《人在囧途》、《唐人街探案》中的喜剧角色 , 没有一个角色是容易演的 , 但是王宝强在演绎时都力求真实 。
要演士兵 , 就去军营里训练;要演盲人 , 就去盲校体验生活;能自己完成的镜头 , 即使再夸张再痛苦也要自己上 。
于是没有受过专业表演训练、草根出身的他 , 硬是在一个个剧组中 , 一场场戏中 , 靠着自己的坚持 , 自己的这份“傻劲” , 逐渐成为了一个成熟的演员 。

或许有的人会觉得王宝强的成功是因为他运气好 , 但实际回顾他的演员生涯就可以发现 , 他这一路并不能说顺利 , 甚至在开始时是十分困难的 。
如果不是他当时的坚持 , 如果不是他没有放弃自己的梦想 , 那他就不会有今天的成绩 。

正是因为受过苦 , 王宝强也更能理解别人的不易 。
他更知道有些农村里的人是想赚更多的钱 , 是想走出农村的 , 不管是通过什么方式 。
这也是他对通过模仿他赚取流量的 , 同为农村人的王宝弱如此宽容的原因 。

有人模仿我的脸其实有很多人都对王宝强进行过模仿 , 包括一些明星和演员 。
原因在于王宝强的角色都很有特点 , 尤其是一些喜剧角色 , 其奇怪的说话方式和夸张的肢体动作总能让观众捧腹大笑 , 很快炒热现场气氛 。

除了一些明星 , 还有很多网红也会对王宝强进行模仿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