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丝蜜枣 随州蜜枣

随州大枣(金丝小枣)
随州蜜枣全国闻名 。随州蜜枣以唐县镇花宝山最有名 。今天我就来告诉大家,为什么这种历史悠久,曾经辉煌的皇家贡品金蜜枣在整个行业如此低迷 。
一、随州蜜枣发展历史及状况唐镇花宝山村,村内浓绿浓荫掩映 。这里是著名的随州蜜枣的发源地,也是蜜枣——大枣的主要产地 。村里随处可见百年以上的枣树,生机勃勃,硕果累累 。据介绍,这里有3万多棵枣树,2万多棵果树 。一棵100岁以上的老树能产100公斤 。这里出产的大枣又大又甜,长期食用有补气养血的功效 。当地村民把枣做成红枣、蜜枣出售,一片片枣林成了村民的“摇钱树” 。
解放后,随州建立了金丝小枣加工厂,蜜枣生产有了很大发展 。随州金丝小枣是以天然“成陀枣”、“罗汉枣”、白糖为主要原料,经过百年工艺精制而成 。产品销往武汉、北京等全国各大城市 。1988年,随州金丝小枣在国际食品博览会上荣获金奖,被评为“中国优质食品”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国有企业金枣厂由于避免食用含糖量较高的蜜枣等各种原因,逐渐走到了尽头 。
二、随州蜜枣的区位优势(1)优越的气候和环境条件
随州市唐县镇位于大洪山南麓,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干湿季节分明 。境内山高谷深,相对高差大,地形起伏大,气候立体,农业立体 。境内气候温和,雨量充沛,雨热同季 。年平均气温18.5℃,最高26.3℃,最低13.2℃,月平均气温≥10℃365天,日平均积温≥10℃6781℃,年平均降雨量1 279 mm,年相对湿度77%,年日照时数2 064.6 h,平均日照5.66 h,无霜期340 ~ 340 。境内无工业大气环境污染;优越的气候环境条件非常适合蜜枣的生产发展 。
(2)丰富的原料资源
随州市唐镇县面积4 136.81平方公里,其中有林地2 259.68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54.71% 。天然常绿阔叶植被保存完好,乔木灌木层次分明 。富含常绿乡土树种,是发展蜜枣产业的优质原料 。只要砍伐得当,不仅不会破坏生态,还会促进林业的发展,从而充分利用森林资源,造福人类 。
(3)良好的发展基础
随州唐镇县种植蜜枣已有半个多世纪的历史 。从一开始,各级政府和领导就非常重视产业发展,采取了行政之手和市场相结合的运作手段 。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到外地参观学习栽培技术,负责蜜枣生产的技术指导 。经过几年的努力,培养了一批高科技科技人才 。他们能解决生产过程中的各种问题,具备规模化种植技术和生产能力,蜜枣产值逐年提高,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的“公司+基地+农户”的生产模式 。龙头企业初具规模,示范带动能力显著增强 。因此,蜜枣产业发展具有良好的技术和加工基础 。
三、蜜枣现状分析1.唐先镇有30多户村民用家庭小作坊生产加工蜜枣 。加上相邻的上石镇,随州有近40家蜜枣加工企业,其中一家是正规企业,其他多为家庭作坊加工,设备简陋,卫生条件差 。他们大多在露天工作,没有任何灭蚊、苍蝇和老鼠的设备 。
2.蜜枣的加工有严格的程序 。蜜枣从原料分级到真正的空包装,有10多道严格的程序 。然而,一些小作坊主为了节约成本,增加利润,偷工减料,甚至将小枣和坏枣混在一起做蜜枣 。有的为了保色,添加了过量的添加剂,严重影响了随州蜜枣的质量和声誉 。这些小作坊生产的蜜枣大多用纸箱包装销往随州市,也有一部分在一些批发市场销售,没有任何包装,价格一般在1kg 6元 。
3.家庭作坊式生产,生产标准化程度低,业务专业化程度低,满足于小打小闹,恶性竞争,内耗,使得唐县镇蜜枣无法做大做强,做品牌 。
4.市场发展落后 。由于过去缺乏诚信,来这里的客商逐年减少,主要买家都是一些外地的小商贩,导致菇农没有稳定的销售渠道 。
5.没有营销网络,缺乏专业化的市场开拓人才和团队 。扩大产品销售,不能等客户来,等订单来,等效益来 。我们必须采取主动 。而从事蘑菇产品市场开发、精通产品贸易的人才少之又少,对市场的把握和信息的收集反馈能力较弱,难以根据市场需求及时组织生产和贸易 。
6.产品加工落后,附加值低 。缺乏高科技产品,经济效益低,规模小,市场竞争力差,同时,使价格始终在低位徘徊 。长此以往,势必打击菇农的种植积极性,甚至让这个刚刚兴起的行业消失 。
四、蜜枣产业发展思路及设想(1)努力构建辐射全国的统一营销网络 。随州蘑菇分销网络非常发达 。要与蘑菇经销商建立固定的业务关系,建立销售代理体系和区域代理体系,构建全国营销网络 。在全国大中城市,卖随州蜜枣 。同时,积极开拓海外市场,蜜枣生产龙头企业要研究WTO规则,研究进口国蜜枣生产标准,千方百计扩大出口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