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歌|《狂飙》收官:蛰伏19年,他再也藏不住了( 三 )




● 1999年张颂文考取北京电影学院合影(第二排右四)


但他丰富的经历却是其他人所不具备的:职高毕业后 , 他曾先后做过印刷厂工人、饮料销售员、空调安装工、酒店服务员、饭店经理、导游等 , 几成“百匠”之人的阅历 , 同时因为在社会的底层摸爬滚打过 , 使他对人性和世态的洞察更深刻通透 。


但让他比同龄人尤为早熟的是 , 源于母亲的早逝 。


张颂文13岁那年 , 母亲被确诊为肝癌晚期 。


人到了山穷水尽的绝境 , 往往会寄望于某种神力的拯救 。


有一天 , 母亲领着张颂文 , 坐着公交车去了南华寺 , 在寺庙后山的泉眼处 , 他们用矿泉水瓶灌了很多泉水 , 母亲说这是神泉 , 能治好她的癌症 。


但两年半后 , 母亲还是痛苦地走了 。


母亲的离开 , 让年少的他尚未充分感受到人间的种种美好 , 就被抛到了命运的深渊里 , 至此之后 , 他总觉得生命的一角是残缺的 。





后来 , 他做导游时 , 一次又一次地带着游客走过那条长路 , 去看看那眼泉 , 重复母亲当年说过的话 。


“我一到那个地方 , 就会很想她 。 ”


曾经的少年后来从事过很多工作 , 他经常是沉默的 , 内心的大江大河极少在生活中向任何人展露 , 只有到了戏中 , 他才能调动起以往所有压抑的情绪 , 在关于生离死别的情节中 , 在辗转挣扎的历练中 , 去尽兴尽情地抒发胸臆……


所以 , 当年报考电影学院时 , 他心底的一个潜意识就是 , 在体验他人的人生中 , 找到一个自我灵魂的出口 。


因为是广东人 , 学习普通话时间晚 , 曾经因为叫“导演儿”闹过笑话 , 到了电影学院后 , 别人已经开始学表演 , 张颂文却要先练习普通话 。


每天雷打不动地站在校园一角 , 从“四是四 , 十是十”开始 , 他在《时间的力量》里曾讲述自己每天嘴里含着石头练习 , 即便和老师、同学交流时 , 也保持着这样的习惯 。


据说每到半夜12点 , 在电影学院的操场上 , 总有两个同学在高声背诵台词 , 一个是海清 , 另一个就是张颂文 。





四年后 , 张颂文以专业第一的优异成绩毕业 , 备受老师期待 , 没想到这却是他惨淡人生的开始 , 三年期间 , 他跑过大大小小的剧组 , 却先后被拒绝800次 。


有人当面讽刺他:“你看你长的这个样子 , 也不帅 , 个子也不高 , 你干这行干嘛?你赶紧改行吧 , 应该现实一点” 。


这事放在其他人身上 , 也许早就放弃了 , 但他却始终坚持着:


“三年都没人找我 , 我总想明天应该就会好了;再小的角色都是机会;将表演规划到死的那一天 , 就没什么可着急的 。 ”


在试过1000次戏后 , 张颂文开始接了一些小角色 。 对于每个小角色 , 他都用出演主角的态度去对待 。


2017年 , 演《西小河的夏天》时 , 张颂文特意增重20斤 , 在第一次和导演周全见面时就让对方大吃了一惊 。


● 《西小河的夏天》中的张颂文


导演周全回忆称:“张老师在两天内借来90年代的衬衫、西裤、眼镜、皮鞋 , 特意打扮成教务主任的样子 , 还即兴表演剧本里的几场戏给我看 , 让我非常感动 。 ”





沧海遗珠


2019年 , 张颂文在娄烨的《风中有朵雨做的云》中 , 被很多人发掘到不同凡响的演技 。 他饰演的老唐左右逢源、虚伪贪婪 , 是人前人后两副面孔 , 有着分裂人格的男人 , 张颂文在对人物的处理上没有脸谱化 , 将人性的复杂诠释得丝丝入扣 。


● 《风中有朵雨做的云》剧照


在渐渐地摸索中 , 张颂文逐渐确立了自己的表演哲学:“角色的逻辑通顺 , 这是第一;第二 , 我搜索我一生中认识的人里必须有这样的人 , 我好以他为参照;第三个 , 我必须走进他的内心世界 。 ”


2020年 , 悬疑剧《隐秘的角落》大火 , 张颂文的戏份虽然并非最多 , 他却被观众评为整部剧中最受欢迎的演员 , 称其“沧海遗珠” 。





在《隐秘的角落》里 , 有一场张颂文吃馄饨的戏 。 他饰演的朱永平深夜出来买馄饨 , 老板如常给了三份 , 在空无一人的大排档 , 刚刚失去女儿的父亲 , 吃着本该属于女儿的那份馄饨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