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春雨实现800米历史性突破 跑800米的技巧( 二 )


那么什么是好的基本耐力呢?
以更快的速度(专业术语是马拉松配速)跑完18-22公里,跑后不会过度疲劳的能力 。
2.后面几组下降速度明显 。
间歇跑训练通常采用500-100m左右的多种训练模式 。有些跑者前几组做得不错,但是速度越快,由于体能不足,乳酸的积累就会越明显 。这样会使你间歇休息时血乳酸清除不足,导致后面几组血乳酸进一步升高 。这个时候你会明显的失去速度,因为你在前一两组跑步的时候消耗了太多的体力 。
后面几组你们虽然跑的很痛苦,但其实你们不是以自己的最大摄氧强度跑,而是以低于最大摄氧强度的强度训练 。如果你的训练是针对极度痛苦的,那么恭喜你,你已经达到了你的目标,但是如果你的计划是增加你的最大摄氧量,对不起,你完全错过了你的目标,越痛苦越没有效果 。
下面横坐标代表时间,纵坐标代表间歇跑训练时的摄氧量水平 。每组训练时摄氧量增加,间歇休息时摄氧量减少 。在好的训练模式下,每组训练都可以稳定在最大摄氧量水平,步伐稳定 。
良好的间歇跑训练模式
从下图可以看出,前两组确实可以达到最大摄氧量,但后两组由于过度疲劳,心率来不及恢复 。血乳酸一旦剧烈上升,很难下降,导致血乳酸堆积,导致速度明显下降,摄氧量水平自然就下来了 。虽然很累,但是速度根本达不到前两组 。
不良间歇跑训练模式
3.间歇时间掌握的太随意 。
间歇跑就是组与组之间要有间隔,掌握好间隔很重要 。如果间隔时间太短,那么身体就来不及恢复,导致后面几组下降速度明显 。但如果间隔时间过长,就不是间歇跑,也就是说间歇跑既不能让身体恢复,也不能让身体完全恢复 。很多跑者掌握间歇时间太随便,即使间歇时间是固定的,也不一定代表就是高质量的间歇跑 。
4.无法完成规定数量的间歇组 。
有些跑者希望通过间歇跑来发展自己的耐力,誓要跑完10组,一开始就能坚持下来 。后来由于体力消耗过大或意志力不足,往往做完六七组就觉得坚持不下去了,虎头蛇尾;
如果你不能完成训练计划,说明你没有足够的能力或者意志力 。训练计划要体现一定的刚性,要设定合理的目标并努力完成 。

真正高质量的间歇跑应该满足以下标准
高质量的区间运行应满足以下要求:
1.在进行间歇跑训练之前,先练好基础耐力,为时不晚 。
间歇跑训练不是万能的,也不是什么神秘的训练方法 。
在没有积累足够的跑量的情况下,间歇跑一方面效果不好,另一方面心肺负担太重,受伤风险高 。
间歇跑一般安排在训练阶段的中后期 。先跑满量再跑强度,还不晚 。这是李教授特别强调的一点 。
2.如果可能的话,间歇跑要逐渐加快速度,即前几组速度可以稍慢,后几组速度可以稍快 。
很多大众跑者都倾向于先快后慢的间歇跑,这是能力不足的表现 。也有一些跑者能保持每组的步伐稳定,这当然是好的 。真实的
高质量的配速跑要在后面几组接近体能极限,最大限度地挖掘人的潜力 。
这可能颠覆了很多跑者的认知 。也就是说,在多组间歇跑训练时,有意识地在后面几组加快节奏,可能有难度,但也是很有效的 。不逼自己,怎么知道自己其实是有潜力的!
3.间歇跑间隔时间不一定固定,可以根据心率灵活调整 。
间歇跑必须保证每组都达到预定的强度和速度,能否达到规定的速度很大程度上受间歇时间的影响 。如果速度快,间歇时间可以稍长,如果速度慢,间歇时间会稍短 。
按照间歇跑前几组可以稍微慢一点,后几组可以稍微快一点的思路,那么允许间歇时间随着速度的增加而稍微延长,以保证训练强度 。一般心率降至120次/分钟时,即可进行下一组间歇跑 。
对于大众跑者来说,心率降到110-115就可以进行下一组,不那么累,也更安全 。
4.一定要尽可能完成训练总量 。
要根据自己的能力制定合理的训练目标 。目标确定后,必须咬牙完成训练,不能半途而废 。
大众跑者倾向于随机训练,多状态练几组,差状态练几组,不可取 。只要目标确定,不管天气和状态如何,他们都要努力完成 。如果他们完成不了,说明目标设定不合理或者没有练好 。
5.不建议间歇停下来休息 。
间歇跑时尽量避免原地休息,不要做完一组就马上原地不动,这样身体突然刹车容易导致重力冲击 。他的建议是逐渐降低速度,慢跑或者散步都可以,这样一方面可以促进恢复,加速乳酸代谢,另一方面也是一种训练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