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d是什么(phd的全称是什么)( 二 )


在英语语境中,所谓的博士一般有两个词,即PhD和Doctor 。
众所周知,PhD是哲学博士的缩写 。但其实这个词汇的缩写有很多种形式,包括Ph.D,DPhil,d Phil等等 。
这是一个有趣的说法 。这里的博士不是说每个人都要成为博士,也不是说每个人都要学习哲学——当然,如果你自己愿意学习哲学,那就另当别论了 。
从其最基本的定义来看,所谓哲学博士,就是一个人在完成博士学位项目后,从大学获得的学位,一般称为最高学位或终端学位 。
博士学位涵盖文学、哲学、历史、科学、数学、工程等领域 。当人们学会了PhD需要什么,并且通过了,就可以正式称为“博士”了 。
一般来说,PhD是很多学科对博士的统称,但有些实用专业领域还有其他称呼,比如DBA(工商管理博士)、EdD(教育学博士) 。
还需要指出的是,在讨论要不要读博的过程中,大家很容易把博士层次的学习和培养与大学里本科层次的学习、硕士层次的学习混为一谈,认为这都是大学教育,好像只要努力就行了 。
其实不然 。甚至可以说,这是一个巨大的误解 。
作为教育机构授予的最高学位,博士所从事的学术研究应该而且必须在该领域既有创新性又有深入性,因为只有通过同行专家的审核,才能获得学位 。
一旦拿到博士学位,就证明他/她是他/她所从事领域的专家 。未来,他/她不仅会进入学术领域,还会成为更大领域的专家 。
劝你不读博的最大理由
当我们已经明确了读学术型博士主要是为学术研究做准备的时候,那么如果以后不从事学术(包括教学和研究)或者相应的工作,读博士无论是对个人生活还是大学资源都是一种浪费 。
对此,我以前做过两个比喻 。第一,像运动员 。如果你不想参加奥运会或其他官方活动,你不需要接受非常正式和严格的训练 。需要时间和精力,但最后没有结果 。
第二,就像宇航员,前期接受过各种训练,但不是为了上天探险 。我们前期做的真的是浪费,没必要 。
当然,我不是说这些培训对以后没用,而是说你不用接受这么正规的培训 。如果只是为了一时的兴趣,真的没必要冒险去尝试这种正规严谨的训练 。
从大学资源来说,博士生数量非常稀缺,至少不过剩 。
一般来说,学术博士是全额资助的 。在美国的常青藤学校,绝大多数学院派博士仍然是全额奖学金资助,基本可以保证博士生衣食无忧——当然,如果有担忧,主要是担心前途,找不到工作 。这是后话 。
在国内,近年来对博士生的资助有所增加,但还是有很大的进步空 。
所以,如果你以后不想从事学术研究,可以考虑把这个资源留给那些以后想从事学术研究又愿意从事学术研究的研究者吗?
考上国外大学,一定要看你个人的户口和目的:你为什么选择这个专业,你的目的是什么?其实就是知道个人的真实想法 。
在中国,许多学校现在都在申请审核制度,这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博士生的兴趣和未来 。这是一个正确的发展趋势 。
对于考生或申请人来说,在参加考试之前,应该也必须想清楚自己的未来 。
社会不应该过度追求高学历人才 。
博士毕业后是否从事学术研究是个人自由 。
对于不再从事学术研究的人来说,无论是个人原因(比如突然对学术失去兴趣)还是外部原因(比如暂时找不到工作),都是可以理解的,没有必要自责或者被别人责怪 。别人很难告诉你该怎么做 。
当我们培养的很多博士(尤其是学术型博士)不从事学术研究的时候,就不是个人问题了 。
为此,我想表达以下三点看法:
第一,读博士和你以后做什么关系不大,别人无权干涉 。但如果考虑个人兴趣、个人发展、大学资源等各种因素,还是要慎重选择 。
近年来,那些进入博士项目但没有按时毕业的人,也给博士生导师带来了很多麻烦和问题 。
一些高校已经开始规定,如果不能按时毕业的人数超过一定数量,将减少导师的招生 。所以博士不毕业,对博士生导师也是有负面影响的 。
第二,博士之路并不容易,甚至非常艰难 。
这不仅是对一个人精神、智力、学习能力和研究能力的考验,也是对一个人体力和健康的全方位考验 。
所以,在没有做好充分准备,对未来没有完全了解的情况下,不要轻易选择读博 。
第三,社会不要过分要求人的高学历,更不要追求不必要机构的博士数量 。
公众也要明白,博士头衔听起来很好听,但不是每个人都能读博士 。即使进入博士围城,也不是每个人都能顺利拿到博士学位 。更重要的是,无论是大学还是研究机构,都培养不出那么多博士,社会也不需要那么多有博士头衔的人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