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天王|港娱:四大天王,终究成为了一场历史

四大天王|港娱:四大天王,终究成为了一场历史

文章图片

四大天王|港娱:四大天王,终究成为了一场历史

文章图片

四大天王|港娱:四大天王,终究成为了一场历史

文章图片

四大天王|港娱:四大天王,终究成为了一场历史


在文字中证道 。 ——唐泪
四大天王可谓传奇 。

而这趟从1992年绵延至今的旅程 , 可谓“腥风血雨” 。
明枪暗箭 , 癫狂怨气 , 不一而足 。
甚至四人之中 , 拥趸争首踩尾之举 , 也可书写一部极厚的“恩怨”史书 。
原因很简单 。
他们站在了华语娱乐圈之巅 , 声势空前绝后 。
换句话说 , 华语娱乐史上 , 从来没有过如他们一般成功的艺人 , 之后更已经没有诞生这般巨星的土壤 。
所以如何不令人癫狂?

有人说他们是四个“怪物” 。
也有人认为 , 天王之中 , 有三个人窃取了原本属于其他实力派歌手的位置 。
天王拥趸互踩的例子就更是数不胜数 。
其实嘴仗是最简单的事情 , 只要把脸放兜里 , 谁怕谁?
骂人与刻薄 , 谁还能够不会?
这个东西其实极见素质 。
所谓素质 , 并不是“在网上没人知道你是一条狗” , 而是不论何时何地 , 总有自己的原则与底线 , 也只有这样 , 才不会沦为反智和低质群体之一员 。
所以理性探讨 , 从来都是“人以群分” , 更是“道不同不相为谋” 。
而“拉踩”从来都只是弱者的行为 。

如前所述 。
天王年代始于1992年 , 1998年则是四人最后一次在香港音乐颁奖礼上同台 。
但影响力却并不是从1992年才开始的 , 也并未结束于1998年 。
1990年 , 郭富城凭首张唱片《对你爱不完》卖出百万张销量 , 爆红全亚洲 , 刘德华初入十大劲歌金曲就夺得最受欢迎男歌手奖 , 张学友经历短暂低潮 , 开始渐入佳境 , 黎明甫发唱片就在香港爆红 。
从这一年开始 , 四个人就垄断了十大劲歌金曲的最受欢迎男歌手奖 , 总计十一年时间 , 中途从未间断 , 次年开始连续八年由张学友和黎明轮番霸榜金曲金奖 。
1991年开始 , 张学友、黎明和郭富城连续霸占叱咤乐坛男歌手金奖八年 , 其中张学友实现五连霸 , 黎明两次、郭富城一次 , 而叱咤乐坛至尊歌曲大奖 , 郭富城和张学友各自夺得两次、黎明夺得一次 。
十大中文金曲的歌手、歌曲大奖设立相对较晚 , 全球华人最受欢迎男歌手奖设立于1998年 , 四大天王最后一次同台 , 由郭富城率先夺得 , 其后刘德华与张学友也先后拿奖 , 而全球华人至尊金曲则设立于1994年 , 黎明拔得头筹并夺得三届该奖 , 刘德华和郭富城各自拿过一届 。
香港IFPI唱片销量周榜数据 , 四大天王刚好占据前四名次 。
这就是十年之威 。

有这样一个事实 。
很多对四大天王有意见的人 , 有极大概率根本没听过他们几首歌 。
其中或只有头顶“歌神”之名的张学友 , 能够得到更客观一些的待遇 , 其他三人则尤其是郭富城和黎明遭遇这种情况更为明显 , 而听歌是需要耐心的 , 但很多人其实只是先入为主 。
所以和一群连歌都没听过或者本身就带着恶意的人 , 如何沟通唱功和曲风、歌曲演绎这个问题?
还有一部分人 , 以自己的偏好来定义歌手的能力 , 则更显滑稽 。
比如最近偶然看到音乐人胡伟立的一则分享视频 , 谈到他在昔年为郭富城制作的三首歌曲 , 分别是《旧伤口》、《原谅我不懂你的心》和《留下句号的面容》 。
评论区出现了这样一句话 , “要是张学友唱一遍这首歌 , 可能会很好听 。 ”
每个歌者都有自己的风格与意境 。
而为什么没有歌手能得到所有歌迷的心?这就是差异化的结果 , 或可用一句略极端的话来形容 , 你之蜜糖 , 他之砒霜 。

坦白讲 , 四大天王各擅胜场 。
拿张学友和郭富城来讲 , 一个嗓音天赋出色、技巧极高 , 另一个声音清澈、穿透力极强且天生忧郁感 。
而若以上文歌曲来讲 , 比如《留下句号的面容》 , 当年的郭富城在唱功方面尚未大成 , 但他的清澈、低回与悲情 , 与这首歌的适配度可谓满点 , 就并不是所谓“唱功”可以去替代的 。
鉴于成长性与曲风的多样性 , 郭富城有个相对特殊的地方 , 也就是他的高传唱度歌曲 , 其实并不能代言其唱功实力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