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智深怎么突然就圆寂了 鲁智深怎么死的( 三 )


揭示,即通过实践的启蒙过程 。对于大乘佛教来说,修行的重要目的是了解佛性 。既然是实践,就一定有过程,对吧?
因此,中国早期的佛教学者将这一实践分为不同的阶段 。
比如入门级是什么水平,小而有成就是什么水平 。在不同的领域,也有一些有针对性的做法,直到完全开悟 。这是通过慢慢擦拭和清洁镜子来揭示佛性的“逐渐实现”过程 。
然而,在南北朝时期,有一个叫朱道生的高僧,他通过浏览鸠摩罗什翻译的印度经文,发现佛性不能用理性的语言正面描述 。
既然无法描述,如何将佛性划分为不同的阶段?为此,朱道生提出了“顿悟成佛”的观点 。
所谓“顿悟成佛”,是因为佛性不能用理性的语言来描述,所以不能把佛性分成几部分 。人要么完全理解佛性,要么根本不理解,没有半分的情况 。也就是说,人们直接刺破那张足够的纸来揭示佛性,这就是顿悟 。

鲁智深怎么突然就圆寂了 鲁智深怎么死的

文章插图
道生的这种观点对当时的中国佛教界影响很大,直到五祖以极大的隐忍力传法,这种观点才流行起来 。
显然,五祖弘时和六祖慧能都支持朱道生“顿悟成佛”的观点,但弘时大师没有说清楚 。这是为什么?
这是因为古寺不仅是僧人修行的场合,也是有钱人家的联合体 。
这个怎么说?
因为,在中国的南北朝时期,天下战乱不断,文人墨客互相残杀惯了,父子残废之后,难免会感到厌世 。这个时候,人们需要信仰作为能量的支撑 。
但是中国本土的儒家思想避生避死,而道家思想确实有修仙的体系,但是缺乏逻辑性,他们追求长生不老,本质上还是通过否定死与死来解决生死问题 。
这时,佛教来了 。佛教和因果报应论一传入中国,就在上流社会流行起来 。
达官贵人怕自己掉进地狱,怕自己的后代吃了恶果,于是向慈悲的佛祖求饶 。不仅如此,他们还拨出大片土地供僧侣修建佛寺,免除他们的税务杂务,并捐赠金钱和物资 。
寺庙占地面积大,收入远高于开销(和尚受戒律约束,生活不允许太奢侈) 。因此,除了救助穷人之外,他们的剩余钱也被用于民间借贷的钱来获取利息 。
因此,从南北朝到隋唐时期,佛教寺院越来越丰富,以至于人们争相出家,朝廷不得不颁布僧侣必须申请“出家证”的政策,古代称之为度牒 。
鲁智深怎么突然就圆寂了 鲁智深怎么死的

文章插图
所以,你看,佛教在中国古代有如此大的影响,这取决于它自己的思想,政府对寺庙的政策和各界人士的慈善事业 。
但是,慧能的“顿悟”思想一旦流行,大家不是都可以在自己家里买一些经书,练习冥想吗?佛教的影响必然会大大降低,这是沈绣等人不愿意看到的 。
禅宗公案完成 。虽然有点远,但对我们理解鲁·的《听潮》还是有很大帮助的 。
为啥“杀人放火”的鲁智深能够修成正果?《心经》第一句说“久观菩萨深般若,见五蕴空”,意思是观音菩萨在调动般若智慧时见五蕴空 。
所谓“五蕴”,分离就是色蕴、受蕴、思蕴、行蕴、知蕴 。颜色是物质世界,其他四个集合体是能量世界 。
物质世界的一切,其实都是因缘与和谐的产物 。他们不稳定,不能独立 。它们本质上是“空” 。这也是为什么《心经》有“颜色相同空,空相同;即,空,空是颜色” 。
当然,能源世界也是“空”,所以“五蕴皆空” 。
鲁智深怎么突然就圆寂了 鲁智深怎么死的

文章插图
因此,万物之间的差异和人们对万物的各种称谓,都是人们试图造成的错误概念 。
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当我们认为世界上有菩提树、镜台和尘埃,当我们认为菩提树和镜台有区别时,这些想法不就是我们错误的徒劳尝试吗?
所以慧能才在《雅子》中说,这个世界上没有“菩提树”和“镜台”,也没有“尘埃” 。既然没有“灰尘”,我们就没有必要“勤擦” 。
换句话说,当你有“佛我之间有距离,我需要修行”的想法时,这个想法本身就是企图阻止你成佛 。人与佛之间不应该有距离,不应该有所谓的内外 。认为佛性在人之外,存在于远方,是一种缺陷的概念 。
所以慧能说:“法在人间,离不开人间 。离菩提而去,如求兔角 。”
这就是为什么鲁在五台山出家的时候,喝酒,打架,损金刚,骂和尚,打破那么多戒律的原因 。智真的长辈仍然认为鲁有佛性,他最终会达到正确的结果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