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心麻花|小品从何时开始变味了,喜头悲尾的模式竟是开心麻花开启的

开心麻花|小品从何时开始变味了,喜头悲尾的模式竟是开心麻花开启的

文章图片

开心麻花|小品从何时开始变味了,喜头悲尾的模式竟是开心麻花开启的

文章图片


现在的小品可以说是越来越没有看头了 , 从一开始观众就已经猜到后面的底是什么了 , 而且必将以煽情为主 。 好像不让你哭出来 , 就不是好的作品 , 就不高级 。 笑中带泪成为衡量一个小品好坏的标准了 。



回看以往的春晚小品 , 发现也有煽情 , 但为什么人们没有现在这么反感?那是因为当初的煽情是为了迎合春晚的舞台 , 多数都是一些思乡之情引发后续的亲情等 , 只有过年这个时间点才会引起大多数人的共鸣 。 那些作品放在其它任何时间点或者喜剧节目上都不会有这种效果 。



排除客观因素 , 单从作品产生的影响上看 , 后赵本山时代只有开心麻花团队的作品让人印象深刻 。 一个郝建让人记住了沈腾 , 但正是开心麻花在2012年春晚的开山之作《今天的幸福》 , 撬动了喜头悲尾的魔盒 。 这个小品想法新颖 , 最后的反转让人感动 。 直到2015年欢乐喜剧人第一季正式开播 , 开心麻花团队的第一个小品《热带惊雷》可以说彻底打开了这个魔盒 。



效果看是一个悲剧的结尾 , 让人感动流泪 。 但恰恰是因为这个 , 让一众喜剧人和编剧都觉得这么做好像很高级 。 成为第一季的经典作品之一 。
从那一季开始 , 大多数喜剧人和编剧好像发现了新大陆 , 所有的作品开始疯狂地拷贝这个模式 , 必须让人笑中带泪才是好的才是高级的 。 但是他们看到的只是观众落泪 , 而开心麻花是让你感动的过程 。 为了煽情而煽情 , 和通过剧情感觉到的情感是不一样的 。
简单来说那种煽情小品只是感动了编剧自己 , 因为设定了底必须是煽情 , 所以即使和前面剧情衔接得不是很到位 , 也要硬煽情 , 观众还没有进入到那个阶段 , 怎么会感动到?开心麻花的这两个作品 , 题材新颖 , 底有反转 , 整个过程是很流畅的 , 并没有让观众觉得是故意的设定 。 另外这两个作品在最后带情感的过程中 , 一旁的沈腾还是以搞笑的方式进行衔接的 , 这才让观众感到笑中带泪 , 这种是不让观众反感的 。
举个反例 , 欢乐喜剧人第二季第三期潘斌龙和崔志佳《回家的路》这个底就是强行煽情 。



简单来说就是回家过年的过程中发生的一些囧事 , 感觉自己这么回家不体面怕给家里人添堵 , 最后莫名接个家里的电话 , 说单位有事不回去过年了 , 音乐一起 , 电话那头先感动不说话 , 营造氛围 , 最后还是决定回家 。
这段剧情加的 , 没有这段对话也有别的方式可以说服自己回家过年 , 加了这段电话对话目的其实就是为了煽情而彰显这个作品有多高级 。
现在的小品再这么发展下去马上会走相声的老路了 , 观众看小品仅仅就是图一乐 , 现在连笑的时间都要被剥夺一部分 , 意义又是什么呢?什么东西就应该发挥它应有的作用 , 没必要硬添加一些其它因素来提升 。
【开心麻花|小品从何时开始变味了,喜头悲尾的模式竟是开心麻花开启的】如果金子外面涂上一些铜 , 你告诉我比较高级 , 但是价格还是按照金子的价格卖给我 , 你猜我会高兴吗?
相反要是铜上面给我镀上金 , 以铜的价格给我 , 结果又是怎样?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