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的SOP,员工怎么可能不执行?「标杆精益」

「来源:|标杆精益 ID:benchmark_lean」
来源|网络
全文总计3315字,需阅读9分钟,以下为正文:
作业指导书是一种非常基本的工具,为操作者正确完成工作提供帮助 。
因此,作业指导书的用户理所当然是操作者,然而,在很多地方,作业指导书已经与这个最根本的目的相去甚远了 。
为了满足工程师的要求,质量经理的要求,审核的要求,作业指导书中加进去了越来越多的内容,格式越来越复杂,也越来越不为操作者理解,最终逐渐失去了作业指导书存在的意义 。
如何评估你的作业指导书是不是有效的呢?
01
标准化有以下四大目的
① 技术储备
② 提高效率
③ 防止再发
④ 教育训练
标准化的作用主要是把企业内的成员所积累的技术、经验,通过文件的方式来加以保存,而不会因为人员的流动,整个技术、经验跟着流失 。
达到个人知道多少,组织就知道多少,也就是将个人的经验(财富)转化为企业的财富;
更因为有了标准化,每一项工作即使换了不同的人来操作,也不会因为不同的人,在效率与品质上出现太大的差异 。
如果没有标准化,老员工离职时,他将所有曾经发生过问题的对应方法、作业技巧等宝贵经验装在脑子里带走后,新员工可能重复发生以前的问题,即便在交接时有了传授,但凭记忆很难完全记住 。
没有标准化,不同的师傅将带出不同的徒弟,其工作结果的一致性可想而知 。
02
什么是SOP?
英文全称是:Standard Operation Procedure
所谓SOP,是上述三个单词中首字母的大写 ,即标准作业程序 。就是将某一事件的标准操作步骤和要求以统一的格式描述出来,用来指导和规范日常的工作 。
SOP的精髓,就是将细节进行量化,用更通俗的话来说,SOP就是对某一程序中的关键控制点进行细化和量化 。
● 是以文件的形式描述作业员在生产作业过程中的操作步骤和应遵守的事项;
● 是作业员的作业指导书;
● 是检验员用于指导工作的依据 。
这里有作业指导书必备的四个条件,只有满足了这些,才能称得上是好的作业指导书 。
条件一:作业人员信任你的作业指导书
作业指导书值得信任是核心 。当作业指导书是作业人员作业时唯一被遵循的指导时,这种信任才有可能建立 。
然而,现实中经常发生的是,某工程师,经理来到现场,口头对作业人员的操作提出变更要求,这些要求并没有反映到作业指导书上 。
这些工程师、经理甚至把这种行为看作是自己的能力 。
这样下去,作业人员自然不会对作业指导书产生信任 。
无论是谁,都应该以书面的方式传递现场作业的要求,否则就会毁掉员工的信任 。
条件二:作业人员能快速理解作业指导书
一份好的作业指导书,应该能让作业人员很快理解 。应该尽可能用图片来提供作业指导,仅辅助以很少的必要的文字 。

这样的SOP,员工怎么可能不执行?「标杆精益」

文章插图
一个文字也没有的IKEA组装作业指导书
当一份作业指导书包含太多与“作业”无关的内容时,其可理解性将大大降低 。
一份作业指导书应该尽可能只有一页,作业人员如果需要在多页/多屏之间切换时,作业指导书的可用性也将大受影响 。
还有,如果用一些专业术语,或只有自己才看得懂的简写来写作业指导书,那么这种作业指导书在还没发行前就已经失败了 。
条件三:作业指导书应该随时可以被作业人员拿到
作业指导书是不是要时刻挂在作业人员的眼前呢?我的看法是,如果能做到时刻挂在眼前自然是最好 。
即使做不到时刻挂在眼前,那么当作业人员需要参考作业指导书时,他应该能很快地拿到它,这里的“很快”指的是在几秒钟的时间内 。
为什么有这样的要求呢?因为,如果他不能在几秒内拿到作业指导书,那么他就可能会自己猜测,去问同伴,问组长,而那些人给他的答案也许是不正确的 。
更重要的是,如果作业人员去问人而不是看作业指导书,那么将对要素一产生负面影响 。
条件四:作业指导书要与员工的培训保持一致
我们都会为作业人员提供培训,这些培训的教材可能不是写作业指导书的人编写的 。如果培训教材的要求、用词与作业指导书不保持一致,那么将困扰被培训人员 。
员工的技能培训与作业指导应该是一个体系的,保持两者的一致性是最基本的要求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