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阿里P7员工被裁,道出职场真相:别将公司影响力,当成自己的能力( 三 )



电视剧《乔家大院》里面有一个名叫孙茂才的管家 , 这个管家原本穷酸落魄 , 后来遇到了贵人 , 也及时乔家老板 , 他投奔了乔家老板后 , 帮助乔家的生意越做越好 , 越做越大 , 立下了汗马功劳 。
但是孙茂才并没有满足于此 , 他属于那种吃着碗里的 , 盯着锅里的 , 眼看钱家老板更有钱 , 于是又想投奔钱加老板 , 但是钱家老板早就看透孙茂才 , 对他说 , 如果没有乔家 , 你也不会有今天 , 说完这话 , 直接将孙茂才赶出去 。 显然钱家并不吃孙茂才这一套 。
从这句话中 , 可以明显看出一个真理 , 那就是很多人都会犯的一个认知上的错误 , 自认为自己找到了一个好平台 , 并且通过这个平台的资源给自己 , 给平台的创造者做出了很好的成绩 , 却总觉得这是自己的能力达成的 , 然后平台有影响力了 , 就拿平台的影响力当成自己的能力 , 在外面总是以公司的影响力为荣 , 当然这样没错 。
如果进了一家好公司 , 为自己进了好公司感到自豪这个是可以的 , 但很多人总是习惯性利用公司的影响力来标榜自己 , 但是在公司面前 , 你不过是一个可以被忽略的小棋子 , 多一个你 , 少一个你 , 对于公司来说并没有什么负面影响 。

因此 , 很显然 , 这种想法是错误的 , 不管任何时候 , 只要这家公司不是你创立的 , 不是你开的 , 公司能给到你的 , 往好一点说是职位 , 往差一点说是岗位 , 或者是头衔 , 而真正的领导地位是无法被授予 , 只能来自一个人的能力 , 一个人的能力不是公司给的 , 而是本身就具备 , 这样的人才能领导公司 , 或者是离开公司后 , 靠自己还是能够找到新的发展平台 。

最近这三年 , 疫情反复无常 , 整个社会也被这场疫情改变了 , 从2020年年初开始到现在 , 不仅仅是创业公司 , 哪怕是大公司都普遍面临着巨大的生存压力 。 就连那些号称是铁饭碗的国企 , 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 , 也担心自己会失业 。
其实这种观点在职场更加明显 , 那就是人生最大的不幸 , 就是无法认清自己 。 现在的职场已经不像以前那样 , 无论你是阿猫阿狗 , 只要站在风口上照样能飞起来 。
当时 , 满大街都是风口和资本 , 哪怕你是卖菜的 , 都能赚大钱 , 在职场上 , 实习生才实习两个月就成为了公司的运营主管 , 一个做的小编 , 都能成为企业的品牌总监 。
还有很多在国企里端茶倒水的打杂人员 , 对外宣称自己是机关领导 , 甚至到处拉关系 , 不断为自己谋取利益 。

那时候 , 很多职场人都有一个通病 , 本来好好干着一份工作 , 但又在偷偷找工作 , 还一边暗骂自己的公司没发展 , 但是又私下给领导拍马屁 。 如果公司发展得还不错 , 他们就借助公司的影响力当成自己的能力 , 如果公司不行了 , 他们就会直接离职 , 甚至还带走了公司的很多资源 , 去找工资更高的公司 , 但是现在社会不一样了 , 在疫情的影响下 , 很多公司自身难保 , 更别说员工了 。
不禁要问这些职场人 , 如果有一天离开了公司 , 还能靠什么赚钱?大多数职场人都是30-40岁的年龄 , 上有老 , 下有小 , 生活处处需要用钱 , 如果你不是在一个传统行业 , 有可能你的领导比你的年龄还小 , 还有比你年轻 , 精力还旺盛的 , 工资还要求少的年轻人很多 。
相信很多人会发现 , 现在许多公司招人时 , 在招聘启事栏目中基本都是注明招20-35岁的 , 小于这个年龄的可以酌情考虑 , 但是超过这个年龄的那是绝对不要 。 这已经是职场不成文的潜规则了 。
更可怕的是 , 很多人在大公司呆久了 , 觉得自己就是有能力的人 , 当看到某个人比自己还年轻 , 能力比自己还好的时候 , 会产生强烈的心理落差 , 这就叫没有老板命 , 却有一身老板病 。

我认识的一位大学同学 , 他在一家国有金融公司做行政 , 一干就是八年 , 也算是公司老员工了 , 他命好 , 刚进公司底薪就过万 , 那时他的资源也很好 , 接触的都是大客户 , 平时和客户谈业务都是出入高档酒店 , 和朋友聚会时也是忙得不得了 , 张口闭口就是几十万几百万的生意 。
那时 , 参加同学聚会时 , 周围的其他同学都很羡慕他的工作 , 因为给人很高大上的感觉 , 还夸他年纪轻轻就身家百万了 。
如今 , 再见到他时 , 没想到他竟然说自己只有4000元的工资 , 这让我感到不可思议 , 他此前那么厉害 , 怎么可能才月薪四千?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