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述王安石变法的原因内容及意义,简述王安石变法的内容和影响-

王安石变法,是北宋时期的一次重要变法,虽然以失败告终,但也反应了当时官僚阶层对于改变政治积弱局面的一次探索 。

试述王安石变法的原因内容及意义,简述王安石变法的内容和影响-

文章插图
王安石变法发生在庆历新政之后,是王安石在宋神宗支持下推行的一场力求改变宋国积贫积弱和内忧外患局面的一场变法,其整个变法以宋神宗去世而彻底结束 。
一,变法的背景
  • 北宋建朝以来形成冗兵冗官冗费的局面 。
北宋建立者赵匡胤,他本是北周的一员节度使,因为黄袍加身当了皇帝开创一个新王朝 。那么他建立了朝代之后自然也要防止他的手下出现黄袍加身,所以宋朝建立后的主要方针是政治上采取文官治国,军事上采取守内虚外的政策,从根本上种下了积弱的种子 。
北宋建朝后,为了稳定社会秩序和抵御外敌,实行了养兵政策,兵一年比一年多 。同时为了防止武将专权,实行更戍法,造成了兵不识将将不识兵的局面,这也造成了兵多却不精的局面,这就是冗兵 。
试述王安石变法的原因内容及意义,简述王安石变法的内容和影响-

文章插图
上面说过赵匡胤害怕再发生黄袍加身,所以定下了重用文官治国的主调,所以宋初采取一职多官的文官制度,加上科举和恩荫制度的发展,宋朝的官员到了冗杂的地步 。
由于多兵多官加上统治者不知节俭,大兴土木,宋朝一度出现财政赤字 。
  • 内忧外患的国情
上面说过,北宋采取的是守内虚外的军事政策,就是对外宽松对内紧抓,但你宽松不代表别人对你也宽松 。当时在宋国的北面是虎视眈眈的契丹和党项族,时常骚扰 。宋国的兵弱,每每都是败仗收场,割地赔钱 。在内部,由于财政亏空,只能是增加赋税,百姓怨声载道 。
二、变法开始的标志
1067年,迫于想改变积贫积弱局面的宋神宗上台,他本人也很是推崇王安石,于是1069年在宋神宗的支持下,王安石开始北宋第二次变法,称王安石变法或熙宁变法 。
试述王安石变法的原因内容及意义,简述王安石变法的内容和影响-

文章插图
三、变法内容
  • 军事改革
王安石在军事改革方面主要提出了四项措施:裁兵法、保马法、保甲法、将兵法 。这些政策主要是猜测多余的兵士,增加军队的素质,同时可以充分利用闲时的农民生产 。
  • 经济改革
王安石变法主要目的是改变北宋的财务空虚状况,所以经济改革是王安石变法的重要内容和主要内容 。他一共推出了:青苗法、方田保税法、募役法、均输法、市易法等五大措施,其中青苗法是最为重要的,它规定农民在青黄不接时可向政府借粮种,但要叫百分二十的利息,这虽然保证了农民生产,却也给地主阶层提供斂收田地提供了借口 。
  • 科举改革
未了改变建朝以来冗官的弊端,王安石提出了三舍法、贡举法的考核制度来选士,裁掉明经科 。
试述王安石变法的原因内容及意义,简述王安石变法的内容和影响-

文章插图
四、变法结果
由于王安石变法触犯了地主豪强的利益,而且变法后期由于过激和很多官员落实不到位,最终失败 。
试述王安石变法的原因内容及意义,简述王安石变法的内容和影响-

文章插图
五、影响
王安石变法是北宋官僚阶层对于社会改革的一次自上而下的探索,它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地主豪强的势力,增加了北宋的财政收入 。军事上,随着保甲法和将兵法的推行,使宋国军队实力得到提高 。但是,青苗法和募役法等的推行使得农业生产受挫,农民矛盾激化 。
王安石变法本目的是发展生产,富国强兵 。以“理财、整军”为中心,涉及政治、经济、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 。
试述王安石变法的原因内容及意义,简述王安石变法的内容和影响-

文章插图
青苗法相当于政府贷款(对农民)先息后本,夏秋结清 。
募役法相当于有力出力(农民),无力出钱(地主),给公家干活 。
方田均税法也就是全国摸排,定等级,按级纳税 。
农田水利法也就是允许民间参与囯家基础建设,国家政策上予以扶持 。
市易法类似于宏观调控,供大于求时国家收购,供小于求时予以抛售 。
军事改革归根结底也就是“裁军,整备,加强日常训练,提升装备”
试述王安石变法的原因内容及意义,简述王安石变法的内容和影响-

文章插图
王安石当时碰上了一个好的老板,老板支持事才能办,不支持就下岗…
【试述王安石变法的原因内容及意义,简述王安石变法的内容和影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