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中书门下省的职能,唐朝中书省的职责是什么-

是的 。
吴宗国教授的观点就是题目所问问题的标准回答:

中书门下掌握了从决策到执行的全部权力,成为最高决策兼行政机关,唐初以政务处理程序分工为特征的三省制名存实亡 。
刘后滨教授《唐代中书门下体制下的三省机构与职权———兼论中古国家权力运作方式的转变》一文就专门讨论了这个问题,从三省职权的具体转变来论述中书门下体制的运行模式 。
关于三省的变迁,史籍的正面记载很多,以《新唐书·百官志一》最为详细
初,三省长官议事于门下省之政事堂 。其后,裴炎自侍中迁中书令,乃徙政事堂于中省 。开元中,张说为相,又改政事堂号中书门下,列五房于其后:一曰吏房,二曰枢机房,曰礼房,四曰户房,五曰刑礼房,分曹以主众务焉 。
总的来说,我们需要明确这么两个问题:一是为什么要出现中书门下,二是中书门下的职能是什么?
中书门下出现的现实条件我们知道三省六部有上下隶属关系,六部隶属于尚书省 。三省六部适应于理想化的国家管理中,随着统治形势的变化,三省六部制度就体现出越来越多的不适应性,唐王朝派出了很多直接管理某事务的使职,如安抚使、节度使等等 。这些使职是皇帝特别授权的,也就是说他们不在三省六部的管辖范围之内,那么自然就出现了一个问题他们该归谁管,皇帝自然不能直接管理而成为另一个宰相 。那么就需要在现有机制内调整出一个可以管理使职的上级部门,而使职上诉的内容往往成为对地方政务的汇报性文字,可以不经过门下省 。
我们知道之前三省办公的机构叫做政事堂,因门下省的审核权最为重要,因而宰相集体在门下省政事堂办公,三省职权合在一起才能构成宰相的权力 。使职的出现使得中书省地位上升,而门下省地位下降,为了处理政务的方便,宰相办公地点改到了中书省 。而且很多事务需要在中书省直接处理,因此中书令又成为了掌管庶务的行政首脑 。
我们发现宰相的权力的大小在中书省和门下省之间流转,这就带来了一个问题,那个省首脑说了算?在开元十一年,中书令张说奏改政事堂为中书门下,标志着中书门下体制的建立 。也就是说中书省和门下省在处理政务时变成了一个机构,但原先三省的建构并没有取消 。
唐朝中书门下省的职能,唐朝中书省的职责是什么-

文章插图
中书门下的职能刘后滨教授指出中书门下是宰相裁决政务的实体化常设机构,有自己独立的印、公文和僚属,其印称为“中书门下之印”,其独立裁决政务的公文称为“堂帖”和“堂案”,其僚属称为“五房”、“堂后官” 。相对于三省制来说,中书门下体制的基本特征是宰相有了裁决政务的常设机构,中书门下成为超然于三省之上的最高决策兼行政机关,使职和使职化的六部寺监成为政务执行的主体,涉及国家政务的公文书形成了新的上传下达程式 。
我们知道中书省和门下省的长官一般不常设,因此中书省和门下省的长官之中,并没有人有足够的地位以出任中书门下的首脑,因此中书、门下二省的侍郎以加同平章事为相,甚至其他品级更低的官员也可以加同中书门下三品以成为宰相 。因此,我们可以发现中书门下这一机构已经超越了三省,三省的权力均受到侵占 。中书门下的官员不仅负责裁决政务,而且还大多兼管六部尚书,因此中书门下打通了唐初三省分权的局面,成为一种类似于现代内阁的机构 。
【唐朝中书门下省的职能,唐朝中书省的职责是什么-】但是三省六部的系统并没有被裁撤,因而三省六部表现的状态是名存实亡 。制度史的内容是最为复杂的,有兴趣的朋友可下载刘后滨教授的论文仔细学习 。
唐朝中书门下省的职能,唐朝中书省的职责是什么-

文章插图
唐前期中枢权力机构---三省六部制,唐后期的中书门下,宋代的二府三司,元代的中书省,都是三省六部制的发展,做为一种制度,三省六部制并没有废除消亡,只是变化调整了 。实亡名也亡了,那是明太祖废丞相之后的事了,皇帝把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合二为一了,至此三省六部制做为一种制度消亡了 。
Tags: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