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春燕|劳春燕:婚后和丈夫分居16年,孕期还在主持节目,她过得幸福吗?( 二 )


可劳春燕考虑再三 , 她决定还是追随儿时的梦想 , 当一名新闻工作者 。

1994年 , 劳春燕进入上海电视台 , 成为一名实习编辑 。
而她的目标不只是编辑 , 是坐在聚光灯下当主持人 。
她知道想坐上那把椅子还需要一些时日 。
其他人可能从实习生坐到主持人 , 需要三年甚至四年的时间 。
可劳春燕不同 , 她是位“拼命三娘” 。

在实习工作的时候 , 她就拿出百倍努力 。
别人一个月能做完的工作 , 她几天时间就能做完 。
那段时间她的生活每天只有工作 , 没有任何休闲娱乐时间 。
一年后 , 劳春燕就正式成为《今日报道》主持人 。
她的野心也被领导看在眼里 。

1998年 , 上海卫视更名为上海东方卫视 。
这一年领导安排劳春燕主持《星期视点》节目 。
同年 , 劳春燕主持的节目还获得中国新闻奖二等奖 , 上海新闻奖一等奖 。
事业上她顺风顺水 , 是人人羡慕的天之骄子 。
可只有她知道自己过得有多焦虑 。

因为主持的都是经济新闻 , 需要非常强的专业知识 。
平时工作忙碌 , 她就只能在下班时间学习经济相关的知识 。
但看再多书也只不过是个“门外汉” 。
于是2001年 , 毕业8年的劳春燕再度返回复旦大学攻读经济学硕士 。

读研期间她也没有放弃工作 ,
一边读书 , 一边忙着主持节目 。
一天的时间恨不得掰成八天用 。
两年之后 , 劳春燕毕业 。

同时 , 她开始担任《人在上海》节目制片人以及主持人 。
还出版了图书《人在上海》 。
年底 , 又担任《东方夜新闻》和《今日新观察》节目主持人 。
劳春燕的生活每天都很充实 。
在上海打拼的经历也让她很感慨 ,
于是 , 她将自己的心路历程写在书里 。

2004年 , 劳春燕获得“全国三八红旗手”称号 。
事业稳定下来的同时 , 她终于有时间考虑个人情感问题 。
在这几年里不断有优秀男士向她表白 。
不过都被她拒绝了 。
劳春燕不是一个物质的女人 , 她更看重对方的灵魂 。
在她心里一直有一个最佳丈夫人选 。
这个就是她的师兄裘正义 。

裘正义也是浙江人 , 比她大8岁 。
两人经历也十分相似 , 裘正义也是当年的文科状元 , 而且也就读于复旦大学 , 并且一路读到了博士 。
共同的经历让他们有很多共同语言 。
裘正义是一名新闻编辑 , 两人无论读书还是工作 , 生活轨道几乎完全吻合 。
所以劳春燕和他在一起时 , 简直就是和另一个自己在相处 。

两位私底下都比较安静 ,
最多的时间就是一起在家里看书 。
她看她的 , 他看他的 。
看完之后互相交流读书心得 。
两位简直就是天造地设的一对 。

在家人和好友的祝福下 , 劳春燕和裘正义走进婚姻的殿堂 。
裘正义后来留在高校任教 , 还担任了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 。
本来家人以为他们俩这辈子都会定居在上海 。
可就在一切都稳定运行时 , 劳春燕做出一个惊呆众人的决定 。
她打算放弃现在拥有的一切 , 离开上海重新开始 。

02
这一年是2006年 , 劳春燕34岁 。
正式离开自己奋斗12年的东方卫视 。
独自一人北上 , 参加央视主持人的选拔赛 。
家人都反对她 , 毕竟现在拥有的一切都来之不易 。
这时候丈夫站出来替她说话 。
丈夫鼓励她遵循自己的内心 , 让她不要给自己留遗憾 。

有了丈夫的支持 , 劳春燕更加坚定自己的信念 。
她主动提出此后要和丈夫分居两地 ,
夫妻二人在两个城市各自奋斗 。

离职后 , 劳春燕独自一人北上 。
同年参加央视公开选拔的《中国法治报道》节目主持人 。
劳春燕从成千上万人中脱颖而出 。
一路过关斩将留到最后 。

同年还担任央视新闻服务类节目《大家看法》主持人 。
虽然她这一路走得都很顺利 , 可毕竟在央视她只是个新人 。
要自己租房 , 自己生活 , 每天挤地铁上班 , 一切都要从头开始 。

老同事问她为什么不留在老东家 ,
她说:“我想趁年轻拼搏一把 , 不想给自己青春留遗憾 。 ”
很多人都这样想 , 可真正能做到的少之又少 。
毕竟不是所有人都有劳春燕这样的魄力 , 和不顾一切从头再来的勇气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