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音为啥要穿白衣? 观音菩萨穿白衣的象征意义?

观音菩萨穿白衣的象征意义?(观音为啥要穿白衣?)
观音以白衣为特点的形象很早就涌现在中国了 。南朝梁慧晈的《高僧传》记录南朝宋时西域僧人求那跋陀罗不通华语,而心怀愧叹,于是旦夕礼忏观世音,“后梦有人白服持剑,擎一人首易之,旦起皆备领宋言”这则感应故事是最早将观音与白衣相联合的中土文献,但文中只说“有人白服持剑”,至于梦中所见之人是否以观音形象涌现不得而知,所以严厉来讲并不算“白衣观音”的概念 。

观音为啥要穿白衣? 观音菩萨穿白衣的象征意义?

文章插图


从佛教典籍来看,白衣观音又似乎出自密教信仰 。如唐代菩提流志翻译的《不空羂索神变真言经》和《大日经》等密教典籍都有“白衣观世音菩萨”的相干记录 。一行说明白衣观音说:“半拿罗缚悉宁,译云白处,以此尊常在白莲花中,故认为名,亦带天发髻冠,袭纯素衣,左手持开敷莲花 。从此最白皙处出身普眼,故此三昧名为莲花部母也 。”还有一些典籍中明白描写了白衣白衣观自在的图像,《菩提场合说一字顶轮王经》说:“画白衣观自在,以莲花鬘庄严其身,以宝缯角络披,右手把真多摩尼宝 。”
《一字佛顶轮王经》的记录稍有不同:“画白衣观世音菩萨母 。左手把开莲华 。右手伸于脐下 。”而《阿唎多罗陀罗尼阿噜力经》的描写则更详细:“画圣者半拏罗婆悉儞菩萨(白衣观自在母也),发亦上结宝冠,种种宝衣认为庄严,着白色衣,天衣为黑,左手持棒或持羂索,右手执于般若梵夹 。”总之,密教典籍中白衣观自在是一位很主要的菩萨,而且其形象有身着纯素白衣的特点 。所以,有不少学者提出白衣观音起源与密教的观点 。
以为白衣观音与密教的“白衣观自在”、“白衣观世音菩萨”等应属于两个体系 。虽然在信仰层面,密教的“白衣观自在”可能也有必定的影响,但真正对后世发生普遍影响的是我们所讨论的“白衣观音”体系而非密教的“白衣观自在” 。那中国风行的“白衣观音”毕竟起源于什么,恐怕是较为庞杂的 。
首先,涌现于唐代的“白衣观音”应当与唐代所译密教典籍中“白衣观自在”的形象有很主要的关联;其次,白衣观音信仰和白衣观音的形象与中国文化中的“尚白”观念有很大关系 。《后汉书》、 北周《无上秘要》、《周书达奚武传》和《旧唐书高祖本纪》等诸多中国文献中多有与“白衣人”相干的神秘故事记录,之后白衣人持续涌现在文献中,且越晚涌现的频率越高 。
这些神秘的白衣人或入梦境,或现眼前,而他们的身份或为神仙,或为精灵鬼魅,总之,都是神秘力气的代表 。早期记载中的“白衣人”为男性或性别不明,但约自晚唐以后,女性渐多 。另外,道教、景教、摩尼教等宗教也有崇尚白色或喜桌白衣的记录 。可见,“白衣”并非佛教独有的神秘象征 。其次,白衣观音信仰的内容并不与密教有多大关联,反而多为“救难型信仰”,尤其后世与送子信仰紧亲密合 。后面谈到送子观音形象是还会对这一问题进行讨论 。总之,可以说,“白衣观音”的形象重要起源于密教对白衣观自在形象的描写和中国文化中崇尚白衣的传统,而其信仰内涵则重要与《普门品》等经典的关系更为亲密,而且可以确定的是,“白衣观音”在后世的发展中,越来越多地融入了中国化元素,成为中国最风行的观音形象特点之一 。
关于“白衣观音”的发展过程 。从灵验故事来看,中唐以后白衣观音的观念在人们的心目中进一步增强,涌现频率也增多 。综合画史文献和碑铭资料看,中晚唐时代就已涌现白衣观音图像 。初唐诗人王勃的《观音大士赞》一文夸奖观音“荡荡慈容,皎若现白衣之相”,中唐诗人白居易的《绣观音菩萨赞》一文夸奖观音“白衣飘忽,神情奕奕”等 。如果这些作品属实,无疑是考核白衣观音图像起始的主要根据 。
现藏四川南部县文管所的《白衣观音像》刻石有人以为是依吴道子画稿所作,但作风与吴道子画风不符,应是后代托名作品 。现在看来,吴道子创作白衣观音的可能性的确很小,但中晚唐画家已开端创作白衣观音殆无异议,只不过创作还不广泛 。
白衣观音的信仰和图像创作真正兴起是五代时代 。据《图画见闻志》,五代画家富玫有《白衣观音》传世 。另据《宣和画谱》,前蜀画家杜子环、南唐画家曹仲元以及南唐画家王齐翰均有《白衣观音像》传世 。从现存作品的地理散布看,江南地域似乎比拟突出,这与宋元资源网方志所反应的信息根本吻合,解释资源网资源网画史的上述记录还是比拟可靠的 。如杭州西湖石窟烟霞洞五代时代的白衣观音像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