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亭送别的现实意义,长亭送别表现了什么-

曾经有一首脍炙人口的歌曲“长亭外 , 古道边 , 芳草碧连天 。。。” , 歌词是民国时期无所不能的大师 , 李叔同所作 , 没错 , 就是鼎鼎大名的弘一法师 。
歌词意境很美 , 立马能使人联想到送别时那种凄苦的心情 , 那为何古人送别都在十里长亭呢?
由来秦朝统一六国后 , 十里建一长亭 , 五里一短亭 , 三十里为一传 。并且设立相应的官职 , 比如亭长 , 意思这十里地都你负责了 , 刘邦就是泗水亭长 。
长亭的作用相当于驿站中间可以休息的地方 , 可以让那些官差休息休息 , 喝喝水等等 。
【长亭送别的现实意义,长亭送别表现了什么-】汉朝之后 , 天下逐渐太平 , 于是长亭在官方上的功能就慢慢消失了 , 空有其亭 , 但是慢慢却成了老百姓送别的地方 。
文学渲染自古以来 , 文人都有化腐朽为神奇的能力 , 很多普普通通的东西 , 经过文人笔墨的点缀 , 立马就炙手可热了起来 。比如乌镇啊、西塘啊以及很多的名胜古迹 , 经过文人的熏陶 , 仿佛有无穷的魅力 。但是作为普通百姓而言 , 慕名而去往往发现会大失所望 。所以很多时候 , 要保留那种存在内心中的神秘和美好 , 否则容易见光死 。
于是 , 十里长亭成了送别的代名词 , 像其他那些景物一样成为了文人笔下的意向和寄托 。
下面举几个有名的例子:
中国四大才女之一的卓文君《寄司马相如书》:一别之后 , 两地悬念 , 只说是三四月 , 又谁知五六年 , 七弦琴无心弹 , 八行书无可传 , 九连环从中折断 , 十里长亭望眼欲穿 , 百思想 , 千系念 , 万般无奈把郎怨 。万语千言说不尽 , 百无聊赖十倚栏 , 重九登高望孤雁 , 八月中秋月不圆 , 七月半烧香秉烛问苍天 , 六月伏天人人摇扇我心寒 , 五月石榴如火 , 偏遇阵阵冷雨浇花端 , 四月枇杷未黄 , 我欲对镜心意乱 , 急匆匆 , 三月桃花随水转 , 飘零零 , 二月风筝线儿断 , 噫!郎啊郎 , 巴不得下一世你为女来 , 我为男!
这首数字回旋的书文 , 真是令人大为惊叹 , “十里长亭望眼欲穿”更是写尽了自己对夫君深切的思念之情 , 不愧是中国四大才女之一 。
唐李白有“长亭更短亭”的妙句 , 充分表达了送别时的依依不舍之情 , 愚人最喜欢的还是他那句“天下伤心处 , 劳劳送客亭 。春风知别苦 , 不遣柳条青 。” , 天下最伤心的地方就是那繁忙的送别之地了 , 春风都知道离别的苦痛 , 都不让柳条变成青色 。真是闻者痛哭 , 见者落泪 。
宋柳永有首《雨霖铃》 , 其中“杨柳岸晓风残月”之句也是颇为精妙 , 在长亭依依不舍 , 竟然一夜过去 , 天都亮了 , 何其深情 。
其实像这样美妙的句子还有很多 , 十里长亭就这样慢慢浸润到中国人的血脉里 , 流淌不息 。我们会记住送别时的那种不舍和哀伤 , 我们也会记住送别后的担心和牵挂 。尽管如此 , 我们依然大步向前 , 因为我们知道我们还会再次重逢 。

长亭送别的现实意义,长亭送别表现了什么-

文章插图
你还记得你最难忘的送别时刻吗?快来评论区告诉愚人吧!
更多精彩历史 , 尽在愚人之娱 , 期待您的关注哦!
难道在“芳草天”?
Tags: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