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逢君君不识下一句——今日逢君君不识得下一句是什么( 四 )


【今日逢君君不识下一句——今日逢君君不识得下一句是什么】曾国藩《求阙斋读书录》:“此首与《悲歌行》皆非太白诗也 。郭茂倩《乐府(诗集)》以《悲歌行》录入杂曲歌辞 , 以《笑歌行》录入新乐府辞 , 不知有何区别?殆亦强作解事 , 不辩其为赝作耳 。”
安旗、薛天纬《李白年谱》:“自苏轼以来 , 胡震亨、朱谏、沈德潜等诸家 , 众口一辞 , 均以《笑歌行》、《悲歌行》二诗为伪作 。其所据者 , 略谓二诗‘言无伦次 , 情多反复 , 忿语忉忉 , 欲心逐逐”(朱语) , 而无谪仙‘深远宕逸之神’(沈语)云云 。此不察李白作二诗时境况故也 。夫李白于病笃之时 , 以精神失常之人 , 焉能好整以暇 , 为飘逸之辞乎?《笑歌行》多反语 , 《悲歌行》多绝望语 , 皆至忿至悲至痛之辞也 。诗为心声 , 若无至忿至悲至痛之身世 , 其何能至此!至于‘言无伦次 , 情多反复……’则正与此时之精神状态相符 。”
安本又云:“《笑歌行》、《悲歌行》(见下篇)二诗 , 各家均以为伪 。其所据者 , 惟‘凡近’、‘粗劣’、‘言无伦次 , 情多反复’而已 。是诚不足以断此伪作。李白诗 , 固有语不甚择、临时率然之句 。李白为此二诗时 , 或当病笃之际 , 以精神迷乱之人 , 势不能好整以暇而为雄快宕逸之诗 。观此二诗 , 或多愤激之语 , 或多绝望之辞 , 皆至忿、至悲、至痛心情之反映 , 当是临终前所作 。”
葛景春《李白思想艺术探骊》:“此诗与《悲歌行》自苏轼定为伪作以来 , 后人多从之 。……苏轼在这里仅凭风格来断定作品真伪是靠不住的 。因为一个大诗人的风格是多种多样的 , 内容也是丰富多彩的 。另外 , 宋刊本《李太白文集》和宋人郭茂倩的《乐府诗集》均肯定此二诗为李白作 。而李白晚年 , 因被诬为永王‘附逆’ , 政治上又毫无出路 , 甚至于连衣食都发生了困难 。杜甫说:‘不见李生久 , 佯狂真可哀 。世人皆欲杀 , 吾意独怜才 。’可见他写出这两首颇为狂怪的讽刺诗 , 是完全有可能的 。”
【系年】
咸本题下注云:“天宝年间作 。”
安旗、薛天纬《李白年谱》系于宝应元年(762) 。至安本系于广德元年(763) 。
按:李阳冰在李白“疾亟”之中为其所作《草堂集序》署“宝应元年十一月乙酉” 。郭沫若《李白与杜甫》云:“‘乙酉’是十一月初十 , 李白在当时或许尚在病中 , 但离去世也不会太远了” 。据此 , 则本诗约作于宝应元年(762)末 , 或广德元年(763)初 。
【译文】
好笑呵 , 好笑呵!君不见 , 心曲如钩的人 , 古人就知道他们可以封公侯;君不见 , 心直如弦的人 , 古人就知道他们可能死路边 。张仪因此愿意摇动三寸不烂舌 , 苏秦因此不愿垦种城边二顷田 。好笑呵 , 好笑呵!君不见 , 沧浪老人曾唱歌一曲:“沧浪之水浊兮 , 可以濯吾足 。”屈原一生不解此道谋己身 , 虚作了《离骚》让人读 。好笑呵 , 好笑呵!赵国有个豫让 , 楚国有个屈平 , 卖身给主子 , 终于买得来千年之虚名 。巢父、许由拒官洗耳有何用?伯夷、叔齐不食周粟饿死山上也终无所成 。你爱身后的名 , 我爱眼前的酒 。饮酒是眼前的乐 , 身后虚名那里会有?男儿穷困通达当有时运 , 今日便是曲腰恭顺地向着君王 , 君王也不知你的才能 。猛虎不会注意几案上任人宰割的肉 , 社会洪炉也不会铸造像囊中锥颖脱而出的人 。好笑呵 , 好笑呵!宁武子敲着牛角疾声歌 , 朱买臣诵书大道背负薪 , 若是今日相逢君 , 君也不识其用心 , 怎能不好像装疯的人?
关于今日逢君君不识和今日逢君君不识下一句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 , 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 , 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
查看更多关于今日逢君君不识的详细内容...
Tags:今日逢君君不识今日逢君君不识下一句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