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港影:听话的黎明( 二 )



其后黎明愈加“听话” 。
1995年与王家卫合作《堕落天使》 , 有一种痞意的帅气 , 1996年与陈可辛合作《甜蜜蜜》 , 开始走上本我内敛路线 , 同年度合作王晶的《赌神3之少年赌神》 , 也颇有意思 , 王晶难得正经一回 , 其后一路是《爱你爱到杀死你》、《半生缘》、《真心英雄》、《玻璃之城》和《一见钟情》 。
直至后来的封帝之作《三更之回家》 , 在表演而论 , 都颇可圈可点 。
也表现出来较强的可塑性 , 大有一种「你要我如何 , 我就能怎样」的态度和水准 。
所以有人说 , 在郭富城以《三岔口》爆发之前 , 文艺路线的黎明可以做天王阵营里演技派的代表人物 。
这种看法其实不无道理 。
当然 , 新世纪之后的郭富城 , 在表演层面跨级太多 , 早已不囿于天王之列 。
而黎明在成为影帝之后 , 未能蜕变升级 , 在2008年的《梅兰芳》之后 , 反而步入了一条下行通道 , 表演手段逐渐固化 , 最终失去了角色塑造的创新能力 。
这个问题的源头 , 也在“听话”这两个字上 。

上文提到刘德华的“个性化” 。
其实演员是需要有独特创造力的 , 不管是否合导演心意 , 必须要在剧本基础之上有自己的理解和延展 , 不然难成大器 。
黎明在整个九十年代 , 虽然商业票房上没有太多建树 , 但在表演层面是颇受嘉许的 。
他在该耍帅的时候酷帅 , 该不羁的时候放肆 , 该内敛的时候含蓄 , 也在该豁出去的时候一往无前 , 这些表现无疑是助力他佳作频出的优势 , 相对刘德华近乎固执的“华氏”表演、张学友善辅助而不善控场以及郭富城的尚未发力 , 黎明该享名声 。
但如前述 , 过于“听话”的态度 , 致使黎明很少尝试去做超出剧本范围的深度创作 。
在大导演的掌控和剧本理解不出偏差的情况下 , 会有较好效果 , 而一旦离开大导演的掌镜 , 或者剧本和角色难度过高 , 就会无从驾驭 。
也颇为让人扼腕 。

敬业态度 。
追寻更高难度与敢于创造 。
对一个演员而言 。
都不可或缺 。
所以黎明的“听话” 。
也是一柄双刃剑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