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人对范仲淹的评价是什么?《范仲淹》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种世衡的故事 , 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
北宋年间 , 范仲淹曾主帅西北前线 , 对抗崛起的西夏党项人李元昊 。范仲淹手下有两员虎将 , 一个是狄青 , 一个是种世衡 。狄青因后代的小说、评剧等宣传 , 成为家喻户晓的英雄 。但在当时抗击西夏的战争中 , 种世衡的名声和功绩却丝毫不逊色于狄青 。
范仲淹评价种世衡为“国之劳臣” , 欧阳修则说:“兵兴以来 , 所得边将 , 惟狄青、种世衡二人 。”后来让西夏闻风丧胆的“种家军” , 就是种世衡和他的儿孙们一手创建的 。

后人对范仲淹的评价是什么?《范仲淹》

文章插图
宋仁宗康定元年(1040年) , 范仲淹主帅西北 , 种世衡是他麾下一员武将 。种世衡向范仲淹建议在原宽州的废墟上建一座新城 , 左可确保河东运往前线粮草的安全 , 右可巩固抗夏大本营延州(今陕西延安)的防务 , 北可谋取被西夏占领的银州和夏州 。
范仲淹觉得很有道理 , 便命种世衡率军修城 。种世衡在一边抵御西夏军队的骚扰 , 一边抓紧建城 , 在极其困难和惊险的情况下 , 终于在这座废墟上建成了西北前线的坚固堡垒 。此城建好后被命名为清涧城(今陕西清涧) , 范仲淹并令种世衡驻守此城以抵御西夏 。
当时的西夏王李元昊手下有两员虎将 , 是亲兄弟 , 兄长叫野利旺荣 , 弟弟叫野利遇乞 , 是李元昊的左膀右臂 , 也是北宋抵御西夏进攻的心腹之患 。如果能除去此二人 , 将大大缓解北宋边境的压力 。
为此 , 种世衡想到了自己门下的一位异客 , 名叫王嵩的和尚 , 他勇猛异常 , 善于骑射 , 又熟知前线的各种军情 。以前种世衡在收服边境的蕃部时 , 王嵩多次担当了向导 。后来 , 种世衡干脆把他收为门下 , 当做贵客的养起来 。
后人对范仲淹的评价是什么?《范仲淹》

文章插图
某一天 , 种世衡突然当众怒斥王嵩:“我待你不薄 , 你却勾结西夏 , 图谋不轨 。”说完就命人把王嵩抓起来打板子 , 打的王嵩死去活来 , 这样拷问了一个月 , 王嵩始终不肯承认 , 并且正气凛然地对种世衡说:“我是顶天立地的大丈夫 , 您坚信他人对我的诬陷 , 我是不会屈服的 , 我宁愿清白受死 , 也决不会屈打成招 , 留下个不忠不义的名声 。”
种世衡由此得知王嵩是个视死如归的忠义之士 , 于是 , 连忙松绑 , 并引入密室 , 一边道歉宽慰 , 一边耐心解释 , 说这样就是为了试探他的忠心 , 因为他想派王嵩去完成这个艰巨的任务 。王嵩了解情况后 , 毅然接受了这一个堪比赴死的任务 。
之后 , 王嵩拿着种世衡亲笔写给野利旺荣的蜡书 , 秘密潜入西夏 , 并设法找到了野利旺荣 。野利旺荣打开蜡书一看 , 种世衡亲笔信的大意是:朝廷早知您野利大王有归降之心 , 已经封您为夏州节度使 , 月俸一万贯 , 希望他择机率军起事 。
野利旺荣读完信后 , 大惊失色 , 这不是置我于死地吗?他连忙把书信、奸细王嵩一并快马加鞭地送到了李元昊跟前 , 希望澄清此事 。
然而 , 事与愿违 , 李元昊看了蜡书 , 反而疑心顿起 , 他不准野利旺荣回军营 , 把他软禁在自己身边 , 又把王嵩打入大牢 。
王嵩在牢里自然又是受尽折磨 , 但坚不吐口 。李元昊见不能从王嵩身上打开缺口 , 又生一计 , 派手下大臣李文贵 , 让他假扮野利旺荣的使者 , 前往种世衡的军营接头 , 说是来商量起事的具体事宜 。
种世衡一眼就看出李文贵此行目的 , 因而将计就计 , 高规格地接待了他 , 并假装与其议定起事的细节 。李文贵回到西夏禀报给李元昊后 , 野利旺荣的脑袋就搬了家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