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飞喝断当阳桥是真的吗-?张飞在当阳桥吓退曹军
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张飞的故事,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
张飞据水断桥发生在长坂坡之战,在《三国志·张飞传》记载:
“飞据水断桥,瞋目横矛曰:‘身是张益德也,可来共决死!’敌皆无敢近者,故遂得免”
曹操进兵荆州后,刘琮向曹操投降,刘备惧怕曹操的进攻,认为荆州难以守卫,于是带着荆州的士卒百姓十万余人向江陵退去 。曹操看出刘备的意图,害怕刘备首先占领江陵掌握荆南地区,以后难以攻伐 。于是派遣曹纯率领五千虎豹骑先行追击刘备,自己率领主力随后赶到 。曹纯率领精锐骑兵在长坂坡追上刘备,出其不意,大破刘备军,俘获甚重,刘备无奈只得丢下妻儿和跟随的士卒百姓,在张飞、赵云等的保护下,带领核心势力逃走 。
【张飞喝断当阳桥是真的吗-?张飞在当阳桥吓退曹军】退到过当阳桥后,张飞率领二十余骑断后,就发生了上面一幕,张飞骑马立于桥头,豹头环眼,露出愤怒的眼神,横握丈八蛇矛,大声吼道:“吾乃燕人张翼德也,谁敢与我决一死战!”,曹军无一人敢前进,刘备势力集团才因此得免于难 。
许褚、夏侯惇、张辽为何不出战呢
因为没有传送,无法瞬间传送到曹纯帐营,他们都不在,想打也没办法啊 。追击刘备军的是曹操的虎豹骑,这支军队的主将是曹纯,而不论许褚、夏侯惇,还是张辽都不属于这支军队,自然没有随军追击,所以都还在后方,没有投入战斗中,自然无法出战张飞 。
许褚和夏侯惇,这时候应该都跟随曹操,还在后方的主力大军中 。许褚自从典韦死后,接任曹操护卫统领的工作,这项工作整个曹操时代都是许褚在担任,直接来说就是曹操在哪,许褚就在哪,历史记载也是这样的,所以这会许褚还在后方保护曹操了,即使是到了战场前线,曹操不带兵冲锋,他赤膊上阵的可能性也不大 。

文章插图
而夏侯惇呢,长坂坡之战发生在建安十三年,历史上并无夏侯惇在这段时间的记载,从夏侯惇曾多次被任命留守后方,也多次随曹操出征的经历来看,随后的赤壁之战也没有过多提到夏侯惇,所以夏侯惇留守许都的可能性比较大 。当然也不排除随曹操出战的可能,即使这样,他也是督领一军跟随在曹操身边,所以他也是无法出阵挑战张飞的 。
时荆州未定,复遣辽屯长社 。
从这句《三国志-张辽传》中的记载来看,在曹操南征荆州时,刘琮投降后,曹操派遣张辽屯兵在长社,巩固在荆州的统治,并且收编荆州的兵马,为征伐孙权做准备 。所以这时候,张辽远在荆州的后方,都不在曹操追击的主力中,他去挑战张飞更没有道理了,即使曹操大军到了,他也到不了啊!
张飞用兵得当,曹纯无法出战
关于张飞“据水断桥”,历来说法不一,一说是张飞立于桥头,阻断了桥上的道路,另一种说法是张飞毁掉了当阳桥,站立在河边威慑曹军,使曹军不敢渡河作战 。
我认为第一种的可能性更大,因为张飞是收容残兵,回来断后的,他不一定有时间对桥梁破坏,也就二十来人,破坏当阳桥更加疲惫士卒了,不利于后面的作战 。第二个原因是,在古代有多次依据唯一的桥梁,造成交通的唯一性,利用地势阻击敌人的战例,而一旦毁坏桥梁,就造成了战场的不可控性,敌方从哪里都能渡河了,反倒不利于防守了,这就是利用人性的懒惰性来进行作战 。所以张飞是久经沙场的将领,他善于选择对自己最有利的战术来进行 。而等曹纯撤退后,可以从容拆毁桥梁,曹军再次追击的时候,可以迟滞他们的速度 。
同时,张飞让部下在马后面拉着树枝,造成后方有大队人马的假象,给了曹纯错误的判断 。同时自己立于桥头,曹纯要过桥,就需要正面面对张飞,当时天下早有传言“关羽、张飞皆万人敌”,曹纯感觉自己过去有点送死的可能,因为桥面就那么宽,又无法一拥而上击杀曹操,尴尬得要死,最后只能选择退军了 。
局势复杂,曹军对战可能性低
长坂坡之战虽然刘备溃败,但是更多的原因是队伍庞大,行动迟缓,无法调度引起的,刘备抛弃十万百姓后,身边都是核心的精锐力量了,曹纯再追下去可能就要面临惨重的损失了,即使曹操大军赶到,在这种情况下,穷追猛打的可能性也不高 。

推荐阅读
- 断奶后月经推迟了20天
- 我们总是喜欢不断揣测对方的心情 不断怀疑对方的想法 然后开始恐慌 患得患失 开始自责自己做的不够好 对…讲
- 哥走侄不亲,姐死门槛断,兄死叔就嫂?姐死门槛断哥走侄不亲下句话
- 张飞吓退曹操百万军是真的吗?张飞喝退曹操百万兵
- |可不可以通过敲击紫砂壶的声音来判断紫砂壶的好坏
- 超级肌肉的训练方法
- SpringCloud集成Resilience4j实现熔断器
- 落水者|钓友水边救起落水者,对方邀请家中做客,上了趟厕所,果断走人
- 怎样判断花粉过敏
- 欧洲对谷歌罚款 定了!谷歌因垄断被欧盟处罚43亿欧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