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在五台山找到了顺治?五台山 康熙

2000年五一“黄金周”,单位组织我们去山西五台山旅游 。沿着108级陡峭的石阶,我登上了位于灵鹫峰上的菩萨顶,只见迎面一座三门四柱七檐的木牌楼上,悬挂着“灵峰胜境”四个蓝底鎏金大字匾额 。
由匾额上方镌刻的“康熙御笔之宝”玺印可知,“灵峰胜境”四字为康熙皇帝所题 。其中“峰”字的写法与现行汉字有所不同,一是变左右结构为上下结构,写成了“峯”;二是“峯”字下部的“丰”,由三横变成了两横 。

康熙在五台山找到了顺治?五台山 康熙

文章插图
网络配图
在现代汉字规范化之前,一些左右结构的汉字通常可以写成上下结构 。诸如:概—槩、胸—胷、期—朞、稿—稾、略—畧、毗—毘、棋—棊、群—羣、裙—裠、晰—晳、眦—眥,等等 。“峰”字写成“峯”即属此例 。但尤让人困惑不解的是,“峯”字下部的“丰”,不知为何少写了一横?
导游向我们介绍说,“峯”字少写一横,这是康熙爷在五台山上有意留下的错字 。说起这个错字还与一段重大历史事件有关呢,那就是“清宫四大疑案”之一的顺治出家之谜 。
接着,导游绘声绘色地讲解起来:顺治皇帝在他24岁那年便驾崩了,宫里传出的消息是死于天花,而民间却另有说法,认为顺治为情所困,到五台山出家当和尚去了 。一次,康熙借来五台山拜佛为名,悄悄打听父皇下落,当行到灵鹫峰菩萨顶附近时,遇到一位仪表非凡的僧人 。康熙便上前与他打招呼,僧人自称名叫“八乂” 。下山后,康熙反复念叨着“八乂”,猛然醒悟:“父”字拆开,不就是“八乂”么?原来自己遇见的那个僧人就是父皇啊!康熙赶紧上山寻父,但“八乂”却不见了踪影 。康熙甚感失落,故而在题写“灵峰胜境”时,有意将“峯”字下面的“丰”少写了一横,寓意为“父子缘薄不相识,人生有憾难圆满” 。
康熙在五台山找到了顺治?五台山 康熙

文章插图
网络配图
应该说,这段康熙寻父的故事的确很感人,但明显系好事者附会编造出来的 。由匾额的款识我们知道,康熙题匾时间为甲戌年仲夏,即康熙三十三年的1694年,此时距康熙1667年亲政已过去了27年 。康熙时隔27年再去寻父,显然与情理不合 。事实是,从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起,康熙皇帝先后5次巡幸五台山,瞻谒文殊圣像,赐题碑文匾额,把五台山佛教当成了怀柔蒙、藏等民族的工具,以达到安定统一的目的 。另据史学家们精心考证,顺治皇帝确于顺治十八年(1661年)正月初七死于天花 。再者,康熙所题的“峯”字根本就不是什么错字 。
其实,古人在书写“峰”字时,下部的“丰”既可写成三横,也可写成两横(见图二) 。如《圣教序》中王羲之写的两个“峰”字均为两横;康熙的书法受明朝大书法家董其昌的影响很大,董其昌的“峰”字也多是这样写的 。
那么,“峰”字为何可以写成两横?由下面“峰”的字形演变可以看出,在甲骨文、金文中,“峰”字都是两横,甲骨文竖画下有一圆点;到了小篆才演化为三横 。因此,这种两横的“峰”字可说是古文字的“孑遗物种” 。
【康熙在五台山找到了顺治?五台山 康熙】
康熙在五台山找到了顺治?五台山 康熙

文章插图
网络配图
另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证据就是,康熙御笔亲题的杭州西湖十景之一的“雷峰夕照”碑,其“峰”字的写法与五台山“灵峰胜境”匾额毫无二致 。按照导游的上述逻辑,莫非康熙还曾到杭州寻父不成?看来,“峰”字这种写法完全是康熙个人的书写习惯,绝无任何深意可言,不可过度阐释 。
Tags: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