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玩具增塑剂超标 增塑剂作用


儿童玩具增塑剂超标 增塑剂作用

文章插图
塑化剂效应(儿童玩具塑化剂超标)
前段时间小学终于开学了,家长们大大松了一口气!
但随后,质检部门的一条消息让家长们担心起来,回家检查孩子的玩具 。
这是怎么回事?
半数儿童玩具不合格,检出致癌物“塑化剂” 。【儿童玩具增塑剂超标 增塑剂作用】近日,海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对儿童玩具产品进行了抽查 。本次信息资源网共抽查48批次产品,不合格26批次,不合格率达54.2% 。不合格项目包括电气性能、玩具警示标志、物理机械性能、邻苯二甲酸酯类 。
电气性能不合格是指玩具发热,工作不正常 。玩具在使用过程中,电池温度超过极限要求,可能造成火灾和安全隐患 。如果温度过高,会有烫伤儿童的危险 。
玩具的不合格警示标志体现在信息不正确或不完整,影响消费者正常购买和使用 。

更让家长害怕的是邻苯二甲酸酯,俗称“塑化剂” 。塑化剂超标可能损害信息资源网儿童肝肾,损害男性生殖能力,促进女性性早熟 。如果在儿童体内长期积累,可能会引起儿童性功能障碍,包括性征不明显、生殖器短小等 。,甚至致癌 。
不合格产品如下:

儿童用品频现“塑化剂”超标,危害不容小觑 。去年4月,市场监管总局对网络产品进行了专项抽查 。177批次文具中,49批次为三无产品,10批次存在安全、苯不合格等问题,不合格率高达30% 。在这些不合格产品中,有重金属超标、塑化剂超标、含有毒溶剂的苯等 。,轻者可能造成眼部损伤和皮肤过敏,重者可能导致性早熟和白血病 。

增塑剂(邻苯二甲酸酯)广泛用于包装材料、儿童玩具、医疗器械和其他塑料制品,以提高柔韧性 。该物质在人体内具有生殖毒性、肝肾毒性和雌激素样作用 。虽然是合法添加的物质,但添加量是有明确限制的 。长期过量接触会干扰人体正常的内分泌功能,甚至导致致畸致癌的风险 。
塑化剂在塑料中处于相对独立的游离状态,可能迁移出塑料,污染包装和环境,增加人体暴露 。比如教科书中青少年常用的塑料书皮,经常与人的手部皮肤接触 。如果塑化剂超标,可能会通过皮肤吸收,进入人体的呼吸道和消化道 。
青少年不成熟,年纪小,接触邻苯二甲酸酯的风险远高于成年人 。
儿童用品,所以选择,所以使用2016年实施的国家标准GB 6675.1-2014《玩具安全第1部分:基本规范》规定,14岁以下儿童玩具、36个月以下儿童护理用品和可放入口中的玩具的邻苯二甲酸酯不得超过0.1% 。目前我国的文具、颜料等学习用品并没有对邻苯二甲酸酯类增塑剂进行限量,但国家标准已经修订 。
除了国家标准,我们应该如何选择和使用玩具和文具?
1.购买玩具和文具时,应尽量在正规商店购买知名企业生产的塑料制品 。选择时要看其安全标志是否有完整的信息资源网络;
2.选购时,选择外观好的产品,看是否有明显的变形、色差、表面光滑、褶皱、气泡等 。彩色塑料制品可用白色纸巾来回擦拭,看是否有褪色现象;
3.优先选择印花少、颜色浅的产品,可以减少重金属等有害物质进入人体的可能性;

4.使用前消毒,但要注意方法,如避免紫外线照射消毒,可能会加速多环芳香羟基的释放 。同样,你也不能经常把塑料制品暴露在阳光下 。
5.孩子使用玩具和文具时,家长要引导孩子,不要让孩子习惯性地把玩具和文具放在嘴里,避免把有害物质带入体内 。塑料制品使用一段时间后应及时更换,避免老化后将有害物质带出 。
对于孩子的玩具和文具,家长一定要保管好,不要贪图小便宜或方便,购买正规安全的产品,避免有害物质影响孩子健康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