啃老|33岁女大学生在家啃老十年:你们剪掉了我的翅膀,却怪我不会飞翔( 二 )



这个女孩确实值得同情 , 一个有想法有创意的人被父母教育毁掉了 。 她说自己初中设计的运动鞋还有轮子 , 可以两用 , 既当运动鞋还可以当溜冰鞋 。 多有想法的一个人!
漫画家蔡志忠说 , 现在的孩子不会唱歌 , 不会画画 , 不会表达 , 其实是被指导坏了 。
孩子一做什么 , 你就赶紧去否定 , 这样不对 , 这样错了 , 你该那样 。 久而久之 , 孩子就只好退缩回来 , 收起自己的想法和潜能 , 告诉你“我确实不行” 。 因此 , 蔡志忠总结说 , 指导不是去纠错 , 而是去表扬对 。

可是 , 那些总是被父母批评指责的孩子 , 感觉父母不喜欢自己 , 感觉自己无能 , 感觉自己没有价值 , 感觉自己一无是处 。 当自卑的人格形成后 , 这个孩子就彻底对世界缴械投降了 , 承认自己是个失败者 。

范成金被父母完全给否定掉了 , 可以说是被剪掉翅膀的鸟儿 。 她也想出去折腾 , 真出去才发现自己心慌胆怯 , 失去了面对人生的勇气 。

在教育学上 , 孩子身上很多缺点被大人一再强调 , 就变成了一个顽固性的错误 。 何况是面对一个挑剔的父母 , 即便没有错误 , 也要被批评打击?负面、消极的评价说多了 , 孩子就信以为真了 。
威廉·姆斯说 , 人性最深层的需要就是渴望别人的赞赏 , 这是人类之所以区别于动物的地方 。 当范成金拿着自己花了一天时间做的创意给妈妈看的时候 , 她多么喜欢妈妈能对她说一句“很好”“不错”“妈好好看看” 。

教育家陶行知也说:教育孩子的全部秘密在于相信孩子和解放孩子 。 相信孩子、解放孩子 , 首先要赏识孩子 。
每个孩子都有做好孩子的愿望 , 希望得到别人的鼓励和表扬 , 可是父母一再否定 , 根源在哪里?郑渊洁说 , 爸爸妈妈总觉得是孩子不行 , 实际上说穿了 , 是爸爸妈妈自己不行 。
范成金在家啃老十年 , 很多网友觉得 , 即便你感觉自己有社交障碍 , 也应该积极主动治疗 , 而不是在家啃老 , 父母也不可能养你一辈子 , 啃老肯定是不对的 。

范成金跟父母赌气 , 不出去工作 , 她的问题在哪里?她一直在等父母道歉 , 而父母一直等着她感恩 。 她觉得自己今天的一切都是父母的错 , 只要你们反省认错 , 我就能很快好起来 , 你们要先转变对我的态度 , 这是你们的责任 。
面对文化程度低又脾气坏的父母 , 她一直抱有被理解的幻想 , 她一直在等父母道歉 , 这是一个不切实际的期待 。 父母是没有能力反省的 , 因为他们的水平有限 。

被父母伤害造成心理创伤严重的孩子 , 范成金绝对不是第一个 。
美国著名心理治疗师约翰·布雷萧就是一个被原生家庭伤害很严重的倒霉孩子 , 为了逃避创伤带来的痛苦 , 他十几岁开始就在外面喝酒嫖妓 , 跟一群混混鬼混 。 从十五岁到三十岁 , 他酗酒、吸毒到了成瘾的地步 。
直到后来 , 他主动寻求治疗方法 , 不仅治愈了自己 , 还创办工作坊帮助了很多有童年心理创伤的人 。 他把自己的治愈经验写成了一本书叫《别永远伤在童年:如何疗愈自己的内在小孩》 。
按照约翰·布雷萧的理论 , 每个童年不幸的成年人身体里 , 都藏着一个受伤的小孩 。 在成长途中 , 某一年龄阶段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 , 那个小孩就固执地卡在了那里 , 拒绝成长 。
范成金对着镜头和记者说话 , 一点都不结巴 , 甚至非常流畅自如 。 但是她身上明显有着一种偏执 , 那就是把自己的不幸归咎于父母且等父母道歉认错 。
有网友留言说 , 她其实还上过其他节目 , 在节目中可谓是舌战群雄 , 把所有发言嘉宾都驳得哑口无言 。 无论她如何雄赳赳气昂昂地能言善辩 , 都改变不了人生荒废的事实 。

范成金其实很想改变自己 , 据说她买书自助 , 想要治好自己的社交障碍 。 每当状态有所好转 , 父母就又骂她指责她 , 一阵精神暴击 , 把她打回了原形 。
她真想要解脱 , 必须从自己的围城里突破 , 最好的办法是离开父母 , 放弃对父母认错道歉的期待 , 离开这个满是负能量的家庭氛围 。
她自己没有发现 , 她恨妈妈对她所做的一切 , 渐渐地她也变成了妈妈的恶俗模样 。 这就是所谓的无意识模仿 , 也可以叫做家庭创伤代际传递 。 等范成金做了妈妈 , 她会不由自主学会很多母亲的方式 , 因为家庭浸泡式的感染太恐怖了 。

父母是无法选择的 。 希望范成金能明白 , 过去的创伤已经造就 , 未来是可以自己选择的 。 不要再抱着那些伤害不放 , 早点改变自己的心智模式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