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最忠心的太监是谁,明朝的大太监魏忠贤的情况-

在本文铺开,回答问题前,我先为太监正正身,让读者搞清楚关于太监的定义和来龙去脉 。
什么是太监?
在我们的印象中,太监就是那些身形猥琐,缺物少件,声音高亢嘶哑,灭绝人伦,手段无所不用其极的小喽啰 。
其实大家错了,那是在影视里被丑化的形象,真正的太监远不是这样的 。
在明朝,宫廷有外三监:分别是国子监,钦天监,上林苑监 。这三监现在人们耳熟能祥 。国子监等同于北大、清华、是国家最高学府;钦天监无异于国家气家总局,负责气象历法;上林苑监类似于现在国家农业部,督导农业生产 。
除外三监外,宫廷还有内十二监:分别是司礼监,内官监,司设监,御马监,尚膳监,御用监,直殿监,印绶监,尚衣监,都知监,神宫监,尚宝监,内十二监全由宦官管理,每个监的总领事叫做提督太监 。也就是说各监掌管物事的一、二把手才有资格称为太监 。
其中,十二监中权力最大的是司礼监,司礼监正副手又称为司礼监掌印太监和司礼监秉笔太监,由皇帝亲自任命 。可以想象地位之高,就当世而言确如人中凤龙 。明史上著名的五个大太监,王振、汪直、冯保、刘瑾、魏忠贤都是在司任秉笔太监或掌印太监后才达到权力顶峰的 。
接下来让我为大家一一解读 。
王振
王振(?一一一1449年),汉族,河北蔚县人 。“蔚县”二字坑苦了皇帝朱祁镇和英宗朝 。
王振在入宫前算半个知识份子,能识文断字,还在地方上做过教官 。因感觉前程漫漫,仕途渺茫,自已挥刀自宫来到紫禁城,希望大展宏图,实现人生之理想 。
这条路王振选对了,入宫后,宣宗皇帝很喜欢他,任命他为东宫局郎,服侍太子一一一即宣宗逝后随之继位的英宗朱祁镇 。
史载,王振“狡黠”,最初看似无意政治,处处小心行事,规规矩矩做着本职工作,成功躲过了“三杨”的政治风芒,让皇帝对他不设防,极得专宠 。几年间便脱颖而出,随后逐渐专权,倾过朝野 。成为明史上内臣干政的第一人 。
王振除了掌管内庭之外,还染指军权 。
1449年,蒙古瓦刺国师也先以朝贡没捞到好处为由,一怒之下,率军进犯明朝边境大同东西防线,烧杀抢掠,滋扰边民,一路势如破竹,大有直逼京都之势 。
王振为体现自已的军事指挥才能,怂恿英宗皇帝御驾亲征 。朱祁镇听取了他的建议,不顾朝臣反对,于是骑高头大马,一身戎装,亲率二十万大军直奔大同 。抵达大同后,发现尸横遍野,又因连降大雨,粮草辎重无法增援,便萌生退意 。王振为给皇帝挽回面子,主动站出来建议后撤,不过为在列祖列宗面前炫耀,他要求绕道自已的家乡蔚州 。后又担心大军路过踩踏自家的庄稼,转而原路撤回 。
朱祁镇对王振言听计从 。大军往南回撤,行至土木堡,被也先追上,因明军行军路线有问题,走入死胡同,整个部队被困在土木堡 。接下来也先掐断水源,明军困于死地,粮草辎重匮乏,军心动荡;然后,也先又假装议和,趁明军不备之时,发起总攻,带去的100多名文臣武将战死,明军死伤七八、溃不成军作鸟兽散;王振被樊忠斩去首级,英宗皇帝遭生擒,成了也先要挟大明朝的筹码,史称“土木之变” 。
王振结束了他不太光彩的一生 。但英宗“南宫复辟”后杀于谦,悼王振,说明英宗对他内心愧疚,甚是留恋 。仅这一点,可能历史对王振有些误读 。

明朝最忠心的太监是谁,明朝的大太监魏忠贤的情况-

文章插图
太监王振
汪直
汪直是大藤峡叛乱中的瑶民后代,成化三年(1467年)被俘入宫,最初在昭德宫侍奉历史上大名鼎鼎的“万贵妃”万贞儿,后皇帝朱见深将其升任为御马监掌印太监 。
成化十二年(1476年),有“黑眚”出现在宫中,妖人李子龙勾结太监韦舍入大内行巫术,后东窗事发,参与的一伙人被全部诛杀 。皇帝很想了解外面的世界,于是命汪直乔装改扮调查整个事件的来龙去脉 。汪直“聪明狡猾”充当了间谍角色,不露声色地把整个事件调查得清清楚楚,事后竟无一人知晓,把结果报告给皇帝后使其龙心大悦,从此对汪直刮目相看;次年建西厂,升他任提督并统领 。
汪直的谍报工作出色,眼线遍布全国各地,情报准确,为皇帝祥情参考;本人能力出众,除统领内庭和西厂外汪直还亲自参与并指挥过战争 。
1477年,建州女真伏当加声言要犯边,皇帝命汪直监军,抚宁候朱永为总兵官,陈钺提督军务前去征讨建州三卫 。汪直先是招诱了郎秀四十人组成的贡使团,将他们秘密械往京师 。然后明军先派鸿胪典礼官开建州城门,女真人鱼贯而入,继而官校突然杀出夺城,女真人多被杀戮,获建州捷 。汪直加食米三十六石,后总督十二团营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