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为什么这么对刘伯温?朱元璋请吃饭,刘伯温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朱元璋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
【朱元璋为什么这么对刘伯温?朱元璋请吃饭,刘伯温】明太祖朱元璋出身草莽,虽然文化程度不高,但却十分重视子女的教育 。例如,公元1358年,朱元璋率领义军当时攻入浙江睦州,听闻名士宋濂隐居于此,不惜亲自上门拜访,邀请宋濂做长子朱标的老师 。宋濂兢兢业业,把朱标培养成一位优秀的太子 。而本文的主角,并非朱标的老师宋濂,而是朱元璋第三子、晋王朱棡的老师桂彦良 。
元末明初,浙江人才辈出,不仅有学识渊博的宋濂,还有神机妙算的刘伯温(刘基),更有一代大儒桂彦良 。桂彦良,名德偁,号清节,以字行,浙江慈溪人 。桂彦良从小勤奋好学,10岁时就已经远近闻名,元朝末年,桂彦良考中元朝的进士,被任命为平江路学教授,专门负责地方教育 。因看不惯元朝官吏的腐败,桂彦良挂印辞官,回乡教书 。
文章插图
元朝末年,朱元璋起兵濠梁,占领南京,陆续攻占皖南和浙江等地,因浙东人才荟萃,朱元璋陆续请来了宋濂、刘伯温、叶琛、章溢等人才,与此同时,张士诚和方国珍也纷纷收揽人才,桂彦良一时间成为香饽饽,朱元璋、张士诚、方国珍三方势力都曾派人来请桂彦良 。因为桂彦良无意为官,更因为当时群雄争霸,形势并不明朗,桂彦良最终选择隐居山林,没有接受任何一方的邀请 。下图为桂彦良书法:
明朝洪武六年,朱元璋终于找到桂彦良的踪迹,派人将他召入南京 。
《明史纪事本末·卷十四》记载:
秋八月,上尝从容咨桂彦良以治道,彦良对曰:“道在正心,心不正则好恶颇,好恶颇则赏罚差,赏罚差则太平未有期……用德则逸,用法则劳 。”
桂彦良的这些话,意思是告诉朱元璋,统治者首先要“心正”,然后以德治天下,方能实现长久太平 。
文章插图
朱元璋觉得桂彦良的话十分有道理,授他太子正字的官职,让他在文华堂为年轻官员讲课 。因桂彦良的平时讲课喜欢汇聚历代精华,联系实际,总让学生们有醍醐灌顶之感,朱元璋非常满意,最终,朱元璋决定聘请桂彦良做皇三子朱棡的老师 。
朱棡,朱元璋嫡子,排行第三,封晋王 。朱元璋对他寄予厚望,希望他能学到真本领,将来镇守太原,拱卫京城 。
且说朱元璋邀请桂彦良出任王傅(晋王府右傅),桂彦良知道责任重大,有推辞之意 。朱元璋为了劝桂彦良就任,二人发生了一次对话,非常有意思,《明史》云:
彦良入谢,帝曰:“江南大儒,惟卿一人 。”对曰:“臣不如宋濂、刘基 。”帝曰“濂,文人耳;基,峻隘,不如卿也 。”彦良至晋 。
意思是,桂彦良辞谢,不敢担此重任 。朱元璋劝说:“在朕看来,只有你一个人称得上是江南大儒,你如果都不能担此重任,谁还能呢?”桂彦良谦虚道:“我不是江南大儒,我的才学远不如宋濂和刘伯温 。”朱元璋回答:“宋濂,一介文人而已,至于刘伯温嘛,他心胸太狭窄,怎能和你比?”
通过这一番言语交锋,桂彦良很高兴,最终答应入晋王府,担任晋王朱棡的老师 。
关于朱元璋拿桂彦良和宋濂、刘伯温相对比的话,后世争议很大 。有人认为,朱元璋乃一代君主,他说的话应该是出自内心的,在朱元璋看来,宋濂虽然有才学,除了编书外,在政治上鲜有作为,真乃一介文士 。刘伯温有张良之才,然而心胸不够,对人吹毛求疵,这也是为何朱元璋让刘伯温担任御史中丞的原因 。
笔者认为,朱元璋所说的“濂,文人耳;基,峻隘,不如卿也”这句话并非是实话,乃是他为了劝桂彦良情急之下才说出的谦辞 。若桂彦良比宋濂优秀,朱元璋为何不让桂彦良教授太子呢?若桂彦良比刘伯温的才能更突出,朱元璋为何要把桂彦良困在晋王府中(后来随晋王去了太原),而不放在朝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呢?可见,朱元璋当时只是为了达到目的,故意这么说的 。
推荐阅读
- 朱元璋去少林寺,问,朕需要跪吗?朱元璋问和尚我需要跪吗
- 扫毒3票房多少?扫毒票房为什么这么低
- 用什么灌肠可以减肥
- 朱元璋为什么不让朱棣继位?朱元璋为什么把皇位传给了朱允炆
- 朱元璋传位给谁被朱棣抢了?朱棣本来要传位给谁
- 朱元璋发明的美食?朱元璋发明了什么
- 曹髦为什么不在朝堂上杀掉司马昭?曹髦死后为什么司马昭不称帝
- 故宫里面的九龙壁?九龙壁的白龙的腹部为什么是一块木料
- 钱币|为什么收藏钱币的人越来越多?
- 明朝为什么能打败蒙古骑兵?明军如何战胜蒙古骑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