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时期的土地制度?明朝土地管理制度的方式
众所周知,明朝创立者朱元璋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草民皇帝,那么其治下的大明王朝土地制度是怎样的呢?据明史资料显示,明朝建立后,朱元璋把土地管理和基层管理创新结合起来,推行了“赋役黄册”、“鱼鳞册”和里甲制度 。
文章插图
【明清时期的土地制度?明朝土地管理制度的方式】“赋役黄册”即户口册,又称明代黄册,是明代国家为核实户口、征调赋役而制成的户口版籍 。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明朝政府在户帖制度基础上建立了黄册制度 。黄册以户为单位,详细登载乡贯、姓名、年龄、丁口、田宅、资产,并按从事职业,划定户籍,主要分为民、军、匠三大类 。
民籍除一般应役的民户外,还有儒、医、阴阳等户 。军籍除一般供应军役的军户以外,还有校尉、力士、弓、铺兵等 。匠籍,登记手工业户,向政府承应工匠差役以及厨役、裁缝、马、船等 。另有灶籍,登记制盐户 。黄册的编造程序是,由政府仍把户帖发给各户,每年填报,由地方官核实其丁口、田宅及资产等的变动情况,逐年累计的材料作为10年大造黄册的依据 。
文章插图
“鱼鳞册”即土地册,鱼鳞图册制度,是中国封建社会建立的科学的土地赋税管理办法,图册中详细登记了每块土地的编号、土地拥有者的姓名、土地亩数、四至、以及土地等级 。还把每块土地形状绘制成图,每册前面又有土地的综图,仿佛鱼鳞一般,因此称“鱼鳞图册” 。最早出现在宋朝农业经济较为发达的两浙、福建等地 。元末朱元璋初入徽境,采纳休宁儒生朱升“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进谏,为鱼鳞图册的普及和完善奠定了牢固的基础 。明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朱元璋发现因土地隐匿给国家税收造成损失的严重问题后,开始编造完整、详细的鱼鳞图册,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摸清了地权、清理了隐匿 。这是地政管理史上的一个巨大进步 。
文章插图
里甲制度是明朝的基层组织形式 。也是明朝政府推行黄册制度的基础之一 。关于里甲制的编制,众多的学者普遍认为一百十户为一里是定制,且它一直保留至里甲制的瓦解 。明初,明太祖制定一百十户为一里的规定是为了便于黄册制度的推行及完善地方机构等原因,而以一百十户为一里的编制有其特定的作用 。
这三大制度相互配合、相辅相成,构成户籍制度、土地制度、赋役制度,以及基层社会治理高度结合的有效机制,能够实现多重目标 。
不过,这些制度的有效运行是以静态且相对封闭的基层社会为前提,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人口流动和土地交易频繁,僵硬的管理制度显得越来越脱节 。明代中期后,以里甲制度为基础的赋役制度积重难返,百姓承受的各种徭役杂派愈益繁重,而国家财政汲取能力不断降低,财政越来越入不敷出 。
文章插图
不少官员为保证国家赋役,提出了“一条鞭法”的建议,“一条鞭法”的内容是:“总括一县之赋役,量地计丁,一概征银,官为分解,雇役应付 。”就是把各州县的田赋、徭役以及其他杂征总为一条,合并征收银两,按亩折算缴纳,大大简化了征收手续,同时使地方官员难于作弊 。一条鞭法之目的有三:一简化税制,二增加收入,三方便征收税款 。万历九年,张居正在明神宗的支持下,开始在全国推行“一条鞭法” 。
变法后,赋役征集不再需要里甲制度,“画地为牢”社会秩序日益式微,农民拥有了更多的人身自由和职业选择,促进了工商业和商品生产的发展,推动了户丁税向地亩税的过渡,以及实物税向货币税的转变 。
文章插图
附:朱元璋定国号为大明,表示承袭自韩山童、韩林儿父子的“大小明王”之号,又称皇明,史称明朝、明代,清朝时称之为前明 。
大明国号来源有多种说法,一般认为与宗教有关,吴晗等人认为,大明国号的源头是明教,此说后来被金庸等作家采用,而胡阿祥等认为此国号出自白莲教,而源头则是佛教 。朱元璋手下有一部分明教徒,用“明”作国号以示正统地位,也同时应和明教中的“明王出世”预言 。其次,以明喻火,根据五德终始说,表示明朝取代元朝是以火克金 。同时因为皇室姓朱,又称朱明 。1644年北京陷落后,南方各地拥立明朝宗室建立南明,沿用大明的国号,别称后明 。奉大明正朔的郑成功和郑经在台湾建立的政权又称为明郑或明郑时期 。
推荐阅读
- 有没有托梦这一说?有托梦的真实例子吗
- 月亮比喻母亲的诗歌?月光下的母亲诗歌_1
- 朝花夕拾中五猖会的主要内容50字?朝花夕拾中五猖会的主要内容和思想感情_5
- 提升情感的高情商语录?高度情商语录
- 太平天国与洋枪队?义和团和太平天国运动的区别
- 属虎2021年运势及运程是怎样的?
- 科目一100道重点题的正确答案是什么?
- 扬州的古称是什么?
- 个人优势怎么写?
- 为什么人一生要长两副牙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