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关于孝道的文言文?孔子的孝的解释

1.求所有的孔子关于孝顺的名言
1、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
译文:年轻人应该孝顺父母,尊敬师长,认真诚信,广施爱心,亲近仁人志士 。能轻松做到这些,才可以从事理论研究 。
2、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译文:现在的所谓孝,就是说能够养活父母便行了,至于狗和马都能够得到饲养,若不存心严肃的孝顺父母,那养活父母和饲养狗马怎么去区别呢?
3、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 。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
译文:父母的年龄不能不知道,一边替他们高兴,一边担忧
4、父在,观其志 。父没,观其行 。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
译文:当他父亲活着(父在,无权独立行动)要观察他的志向;他父亲死了,要考察他的行为,若是对于父之道长期地不加以改变,可以说做到孝了 。
5、父母,唯其疾之忧 。
译文:做父母的只是为孝子的疾病发愁(意在做孝子的应该体谅父母,保重健康,不要让父母担忧)
注:孝道是中华民族的两大基本传统道德行为准则之一 。
2.孔子论语中关于“孝顺父母”的句子和翻译
春秋·孔子《论语》中关于“孝顺父母”的句子为:子曰:“色难 。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白话释义:孔子说:“(当子女的要尽到孝),最不容易的就是对父母和颜悦色,仅仅是有了事情,儿女需要替父母去做,有了酒饭,让父母吃,难道能认为这样就可以算是孝了吗?”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是一部以记言为主的语录体散文集,主要以语录和对话文体的形式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审美、道德伦理和功利等价值思想 。
扩展资料:
《论语》的思想主要有三个既各自独立又紧密相依的范畴:
伦理道德范畴——仁,社会政治范畴——礼,认识方法论范畴——中庸 。仁,首先是人内心深处的一种真实的状态,折中真的极致必然是善的,这种真和善的全体状态就是“仁” 。
孔子确立的仁的范畴,进而将礼阐述为适应于仁、表达仁的一种合理的社会关系与待人接物的规范,进而明确“中庸”的系统方法论原则 。“仁”是《论语》的思想核心 。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论语
3.论语中关于孝的句子
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就是2113说父母健在的时候,观察他的志向,父母去世了,就要观察他的行为,三年不更改父母的为人之道,那么他的行为就能算是孝了 。
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则5261以喜,一则以忧 。”就是说父母的年纪是不可以不知道的事情,我们一来对他们的寿命感到喜悦,一来又4102时时刻刻为他们的衰老而担忧 。
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就是说父母在的时候,不要出门远游,如果非得要远游在话,就要有一定的方向 。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1653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以为孝乎 。”是说,子夏问什么是孝内,孔子说:孝之难就在于孝敬父母的时候的脸色一定要和颜悦色 。有好的食物,要首先拿来孝敬父母 。
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 。是说不要违背父母的意愿 。
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是说对于父母最担心是他们的容身体健康 。
4.孔子关于'孝‘的语录有那些啊
孟懿子问什么是孝,孔子回答说:“不要违背礼节 。”樊迟替孔子赶车,孔子对他说:“孟孙氏问我怎样做是孝,我回答他说:‘不要违背礼节 。’”樊迟问:“这是什么意思呢?”孔子说:“父母在世时,要依礼侍奉他们,父母不在世后,要依礼节安葬他们,依礼祭祀他们 。”
孟懿子的儿子孟武伯问怎样做是孝,孔子回答说:“做父母的就是担心子女的品行不好,所以,孝顺父母,就要涵养自己的德行,不要使父母担忧 。”
【孔子关于孝道的文言文?孔子的孝的解释】子游问怎样做是孝,孔子说:“现在的人所谓孝顺,只是能奉养父母就可以了,但这是很不够的,因为对狗对马,人也能饲养它 。如果对父母只能做到奉养而不诚心孝敬的话,那和饲养狗马有什么区别呢?”所以重孝道、事父母,要出于诚敬,而不止于物质上的奉养而已 。
孔子告诉弟子:“父母的年龄不可以不知道 。一方面因其年高长寿而欢喜,另一方面因其日益衰老而担心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