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新国标下月实施 有些你以前爱喝的口粮就不算是白酒了

今年6月1日 , 即将正式实施的GB/T15109-2021《白酒工业术语》及GB/T17204-2021《饮料酒术语和分类》两项酒类国家标准 , 是2021年5月由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的 , 这两个标准对白酒行业的多个关注问题进行了重新规范 。
一个最大的变化就是 , 很多酒都不能叫“白酒”了 。
新国标到底改了啥?对我们买酒又有啥影响?下面对大家比较关心的问题进行梳理和分析 。
这种酒以后不能叫白酒了?
白酒酿造主要是将原料中的淀粉转化为糖 , 然后再将糖转化为酒精的过程 , 凡是含有淀粉和可发酵性的糖的原料都可以用来酿酒 。
常用的原料一种是粮谷 , 如稻谷、小麦、玉米、高粱、大麦、青稞等 , 酿出的酒风格不相同 。还有一种是用木薯、糖蜜、甜菜等酿酒的 , 其中木薯、糖蜜是食用酒精常用的制造原料 。
然而市面上从2、3千元的高端酒到几元钱一瓶的低端酒都有 , 同样是500ml的酒 , 为什么价格差异这么大?
实际上主要就是跟原料有关 。粮谷类原料通常是生产纯粮固态发酵优质白酒的必需品 , 市面上常见的中高端浓香、酱香、清香白酒基本上都是以粮谷为原料 。很多便宜的低端酒不是粮谷为主要原料生产的 , 多数是食用酒精勾兑食品添加剂而生产出来的 。
很多人就担心喝到的不是粮谷为原料的酒 。新国标的出台 , 就对这方面作出了相关规定 。
新国标中规定:“白酒是以粮谷为主要原料 , 以大曲、小曲、麸曲、酶制剂及酵母等为糖化发酵剂 , 经蒸煮、糖化、发酵、蒸馏、陈酿、勾调而成的蒸馏酒” , 白酒必须以“粮谷”为主要原料是该定义中最核心的要求 。
也就是说 , 以后除了用稻谷、小麦、玉米、高粱、大麦、青稞等谷物为原料 , 由薯类、糖蜜等生产的食用酒精就不能够归属于以粮谷为主要原料生产的“白酒” 。
这样市面上今后这一类低端酒就不能再标注为白酒 , 也可以让消费者对白酒消费去伪存真 。
什么是“调香白酒”?
1、调香白酒不是白酒
调香白酒定义是以固态法白酒、液态法白酒、固液法白酒或食用酒精为酒基 , 添加食品添加剂调配而成 , 具有白酒风格的配制酒 。
这种添加了食品添加剂的酒类 , 以前也是打着白酒旗号 , 用白酒作为标识的 。现在新国标明确规定了 , 这些酒今后叫做“调香白酒” 。最大的好处就是生产厂家今后再也不能以次充好 , 而消费者仅仅从标签标识上就可以判断其质量和价格区间 。
当然 , 调香白酒也是国家允许生产的酒 , 也符合食品相关要求 , 只是对厂家商家将会有很大的制约和规范作用 。
2、调香白酒的原料中固液法和液态法酒基
固液法和液态法是我们白酒生产中经常使用的方式 , 以前液态法是可以使用薯类和糖蜜等作物生产的食用酒精 , 这些酒精再添加香精香料就可以成为白酒 。而固液法以前是可以使用30%以上固态法白酒加上液态法混合 。
现在新的国标出台 , 那么液态法白酒和固液法白酒将明确不得使用非谷物食用酒精和食品添加剂 。只能是使用以粮谷为原料(例如玉米) , 采用液态发酵工艺所得基酒 , 可添加谷物酿造食用酒精 , 不能添加食品添加剂 。
市面上以前的使用食品添加剂的酒 , 或者使用木薯、糖蜜酒精为主体的酒 , 以后标识上将不允许再标为固液法、液态法白酒 , 这也是使得以前很多打擦边球欺瞒消费者的厂家产品进一步规范化 。
3、调香与勾调
调香白酒 , 消费者一听就以为是勾兑了香味的酒 , 实际上在白酒生产中勾兑是必不可少的正常工艺 。
新国标就是为了避免不良厂家商家误导消费者 , 对诸多定义术语进行了规范化修订 , 明确了白酒的范围 , 同时也为了消除大家对勾兑这一字样的误解 , 将之重新修订为勾调 。
因为勾调是白酒生产中必不可少的一个工艺 , 主要是把不同口感质量的酒进行混合 , 同时添加调味酒 , 使得酒体口感平衡达到既定口感要求 。并不是说凡是勾兑都是劣质的代名词 , 这只是一个工艺名词而已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