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和孙武兵法?孙子兵法是孙武什么时候写的

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你知道孙武是怎么打仗的吗?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
在中国历史上有过数以万计的兵书,最著名的自然是《孙子兵法》 。而《孙子兵法》的作者孙武更是享誉千年,被尊称为兵圣 。但是如果仅仅凭一本兵书,就能成为兵圣,那似乎有些不可思议 。事实上近现代以来,论述孙武和《孙子兵法》的书籍文章数不胜数,却从来没有一个人能说清孙武是怎么指挥打仗的 。其实在孙子之前,中国早就有兵书,虽已散佚,但在先秦典籍中可以找到一些引用的句子,并且可以看到当时的古人正是用这些兵书而指导战争实践的 。那么凭什么孙武能脱颖而出呢?
一般来说,军事理论是基于战争实践产生的,因此军事理论必须能够指导战争实践 。这是检验军事理论的唯一方法 。同理,《孙子兵法》必须能够指导战争实践,而且他的作者必然用这本兵法打出了威震天下的战争,这样才会被春秋战国的人所叹服 。
另一本著名兵书的作者,秦国大将尉缭子写道:“有提十万之众而天下莫当者,谁曰桓公也 。有提七万之众而天下莫当者,谁曰吴起也 。有提三万之众而天下莫当者,谁曰武子也 。”武子即孙武,在这个评语中孙武被尉缭子置于最高的位置,以三万之众就可以横扫天下 。这是因为当年孙武率吴军三万打得强大的楚国差点灭亡 。而历史上与孙武齐名的吴起,最大功绩是率七万大军就打得秦国差点灭亡,不过那时秦国还不够强大,不能与当时如日中天,与晋国并称两强的楚国相比 。
孙武能让古人如此叹服,并不是因为《孙子兵法》,而是因为他的辉煌战绩 。只有孙武拥有傲人的战绩,他的兵法才会被人重视,并流传下来 。那么,孙武凭什么能让古人叹服呢?必须来讲一讲,从来没人能说清的孙武之指挥艺术 。

孙子兵法和孙武兵法?孙子兵法是孙武什么时候写的

文章插图
一、伍子胥的天才构想,“三师肆楚,继而克之”
吴王阖闾篡位后,针对当前的战略形势,阖闾决定还是把主要战略方向定为打击楚国 。楚国亡臣伍子胥由是提出“三师肆楚,继而克之”的建议,并推荐孙武为将 。伍子胥本为楚臣,当年晋国为了疲惫楚人,创造性的使用了“三分四军”轮番击楚的战略举措,楚人深受其苦,伍子胥自然对此有深刻记忆 。
伍子胥认为晋人的办法虽好,但也只是达到了疲敝楚军的目的,因此在晋人“三分四军”的基础上,他进一步提出了,把吴军分为三部,一部作战两部休整,轮流袭击楚国,调动楚国兵力,疲惫楚军,在疲楚误楚的基础上,制造楚国错觉,实施战略欺骗,创造有利战机一举制楚国死命 。也就是说“三师肆楚”只是手段,“继而克之”才是最终目的 。
这个建议相当高明,以致于后世之人有很多因此认为伍子胥即孙武 。必须要指出的是吴国国力兵力均不及楚国,能采取这个办法的基础有两点:一是吴军战斗力胜过楚军,所以吴军不是主力出击,楚国也必须集结大军方能应付 。二是伍子胥把用兵的重点放在淮南,而不是吴国以往长期和楚国争夺的淮北 。
为什么是淮南?这是因为楚军的主力远在湖北及河南,与淮南地区有大别山相隔 。吴军对淮南的攻势,楚军主力需要越过大别山才能救援 。这个关键地形就会让楚军必须翻山越岭才能进入淮南作战,或者就得从北方绕一个大圈子 。这就会造成楚军劳师远征,长途行军而疲惫不堪,极大的提高了吴军作战的成功率,同时又能有效地一口一口吃掉楚军的有生力量 。所以切忌简单套用,用兵之法必须根据实际情况进行 。
在拜孙武为将的同时,阖闾采纳伍子胥的建议,将吴军主力分为三部,轮流对楚国发动骚扰性攻势,楚军在吴军这种攻势行动下,疲于奔命、狼狈不堪,史载“楚自昭王即位,无岁不有吴师 。”(《左传定公四年》)“楚国苦之,群臣皆怨,咸言费无忌谗杀伍奢、白州犁,而吴侵境,不绝于寇,楚国群臣有一朝之患 。”(《吴越春秋阖闾内传》)
吴阖闾三年(公元前511年),孙武指挥吴军禽杀逃亡楚国的吴国两公子盖余、烛佣,攻取舒地(今安徽庐江西) 。阖闾四年(公元前510年),吴国攻取楚国六(今安徽六安北),潜(今安徽霍山东北) 。五年(公元前509年),吴国又对越国用兵,打败了越军,保障了吴国侧后方安全 。六年(公元前508年),吴军在孙武指挥下赢得豫章(安徽合肥市西,湖北广水东)反击作战胜利,并夺取了楚国巢地(今安徽巢湖) 。至此,楚国在大别山以东的城邑基本上都落入了吴国之手,吴国大大壮实了自己的国力,大举攻楚的时机逐渐成熟 。而楚国土地被接连蚕食,部队屡受打击,日益被动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