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在哪里当过官?孔子为什么想做官_1

从孔子到孟子
一位坐着牛车的老人 , 带着他的教科书 , 正步履蹒跚地向我们走这就是我拿起《论语》时脑海里出现的画面 。
读《论语》 , 无论从做人、处世还是做学问 , 都有很大的启发 , 但就我个人来说 , 让我感悟最多的就是“教化”的作用太大了 。
孔子带着当时国际一流的企业家、外交家、纵横家子贡 , 堪称政治、经济、外交、工商样样都通的大通才周游列国 。要知道在孔子的三千弟子当中 , 子贡的学问不是最好的 , 比他好的像颜回、曾子、子路等等 , 有的是 。孔子周游列国 , 自己很穷 , 很倒霉 , 但是每个国家对于他的推荐 , 那是要买账的 。他的弟子在各个国家 , 有当军队司令员的 , 有当行政首长的 , 所以 , 每个诸侯都不敢用他 , 因为他的学生太多了 , 几百万人口的天下 , 他的学生就有三千人 , 而且学生绝对听他的话 , 他动一下 , 诸侯国都会动摇 , 谁敢用他?
【孔子在哪里当过官?孔子为什么想做官_1】

孔子在哪里当过官?孔子为什么想做官_1

文章插图
网络配图
孔子视自己为一块美玉 , 等着君王上门买 , 也做了自我推销 , 可是卖不出去啊 。生不逢时 , 吾道不行 , 孔子虽然一直有为 , 但找不到“位” 。子贡曰:“有美玉于斯 , 韫椟而藏诸?求善贾而沽诸?”子曰:“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 。”(《论语·子罕》)
子贡有一天和孔子开玩笑说 , 老师 , 我有一块美玉 , 你说我把它放到保险柜里藏起来好呢 , 还是找一个商家卖掉好呢?老师一听 , 就明白了子贡的意思 , 笑笑说 , 卖!只要有买家就卖!我在这里等着人来买的 , 可就是卖不出去 , 没有人要 。历史上叫卖自己比较成功的 , 一个是姜太公 , 后来功成名就 , 全身而退;另一个是诸葛亮 , 后来想退但退得不好 , 不成功 , 身不由己 , 想下台而不可得 , 只得鞠躬尽瘁了 。
孔子之后 , 曾子带出了子思这个学生 , 子思带出了孟子……到了荀子 , 则带出了李斯这样太会用手段的学生 , 老师的作用真的太大了 。
记得明初那个知识分子方孝孺吧 , 永乐皇帝要杀他的时候 , 他为了死后能有个好听的谥号 , 坚决要做忠臣 , 表现出大无畏的样子 , 希望皇帝成全他的美名 。他对着永乐帝大喊大叫:你充其量灭我的九族 , 灭吧 。而永乐皇帝偏偏要灭他的十族 , 加上的一族就是他老师的家族 , 永乐皇帝的逻辑是 , 老师没有教好 。
撇开残忍的权力斗争不说 , 这件事也可以从另一方面读出中国文化中的另一种精神:师道精神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 , 君道、臣道和师道是合一的 , 所谓作之君、作之亲、作之师 。为什么老师称呼学生为弟子呢?既是“弟” , 像兄弟一样 , 又是“子” , 像自己的孩子一样 , 不正是“门人”吗?是一家人 , 感情连在了一起 。
孔子在哪里当过官?孔子为什么想做官_1

文章插图
网络配图
在文化的传承中 , 老师的作用太重要了 , 好老师太重要了 。单纯从教育上看 , 孔子是非常好的老师 。
孔子留给世人的非物质遗产 , 大体可分为做人、处世和做学问三部分内容 , 这些理念迎合了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需要 。“己所不欲 , 勿施于人” , “弟子入则孝 , 出则弟 , 谨而信 , 泛爱众 , 而亲仁” , “礼之用 , 和为贵” , 这些几乎都已成为后人广泛接受的为人处世准则 。“学而时习之 , 不亦说乎” , “温故而知新” , “多闻 , 择其善者而从之” , “学而不思则罔 , 思而不学则殆” , 这些学习经验和技巧同样也深入人心 。
儒家的支派是这样传下来的:孔子最得意的学生叫颜回 , 可惜的是 , 32岁就短命死了 , 据说主要原因是长期的营养不良 , 吃不起肉 , 甚至穷得几天都吃不上饭 。颜回死后 , 孔子悲痛欲绝 , 无奈无力回天 。曾子 , 比孔子小46岁 , 跟着孔子当学生的时候 , 年龄方面还像个“宝贝”样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