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传统美德的基本精神是什么?

1、注重全局利益、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强调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 。2、推崇“仁爱”原则,追求人与人的和谐 。3、注重谦让,强调克骄防矜 。4、倡导言行一致,强调维护诚信 。5、追求精神境界,注重道德需求 。6、强调道德修养,塑造理想人格 。

中华传统美德的基本精神是什么?

文章插图
中华传统美德内涵丰富、博大精深,是中华传统文化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精神财富,是我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源头活水 。
(1)注重全局利益、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强调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 。
“正义胜于私欲”是中国传统道德的根本要求 。两千多年前的《诗经》就已经提出了“悲夜在公”的道德要求,认为日夜为公家办事是高尚的道德品质 。《尚书》年也有“公灭我,民宽怀”的思想,朝廷官员认为应以公之心驱除自己的私欲,从而得到老百姓的信任和依赖 。西汉贾谊在他的《治安策》中说“为国忘家,为公忘私”,宋代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说“忧天下,乐天下”,都强烈体现了为国、为民族献身的精神
(2)推崇“仁爱”原则,追求人性化和谐 。
中华传统美德崇尚“仁爱”原则,主张“仁者爱人”,强调“推己及人”、关心他人 。孔子强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欲达而达人” 。孟子强调“老吾老及人老、幼吾幼及人幼”、“以亲为仁爱民、以民爱物” 。荀子强调“仁者自爱” 。墨子提出了“相爱、分享利益”的思想 。古人主张“以和为贵”,提出“亲仁睦邻、国之宝”的思想,强调社会和谐,重视和睦友好,倡导团结互助,追求和平共处 。在人际关系上,在中国人历来主张与人行善、推己及人、建立和谐友爱的人际关系中,中华各民族相互交融、真心互助、团结和睦; 在对外关系上,中华民族倡导亲仁睦邻、协和万邦,在同世界其他民族平等相待、相互尊重的基础上发展友好合作关系 。讲仁爱、讲和谐、爱和平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高尚品质 。
)3)重视谦让,强调克骄防矜 。
在中国传统道德文化中,谦敬既是个人修养的美德,也是人的处世道德要求 。尊敬谦虚、谦虚处理自己的人,以礼待人 。谦敬与礼让是联系在一起的,正如孟子所说,“恭之心,礼之端也” 。中国传统道德文化认为礼是区分人和其他动物的标志 。“凡人之所以为人,是因为礼义也 。”礼也是人之本 。孔子说:“不学礼,就站不住脚 。” 。《左传》也是“礼,人之所为 。对不起 。无法站立 。”中国传统道德在倡导谦让的同时,提醒人们不要傲慢,更要矜持,告诫人们不要傲慢 。
中华传统美德的基本精神是什么?

文章插图
(4)倡导言行一致,强调维护诚信 。
“养心要有诚信” 。信是诚实、不欺负、遵守诺言的品格 。孔子提倡“人而无信,不知其可能”,认为“民而无信,立而不立” 。荀子要进一步把信推进选贤治国,不仅要使信成为朋友伦理、交往伦理的规范,而且要扩展到一切伦理关系,必须注重诚信 。“和朋友交往,对语言有自信”的人想诚实,相信正义,“信近义,言可颠” 。诚信品德在于言行一致、表里如一、讲信用、守信用 。
)5)追求精神境界,注重道德需求 。
中国传统道德文化强调,人之所以与众不同,是因为人有道德 。人们除了物质需求外,还有精神需求,但所有精神需求中最高尚的需求是道德需求 。孟子说,人与禽兽不同的根本在于人“明于庶物,察人伦”,即能“仁义”行事 。荀子也说,人之所以能保持集体特征,归根到底是因为人能遵守礼仪 。否则,人因争而祸乱,祸乱一到人与人分离而弱小,斗不过物 。总之,中华传统美德始终强调道德是人的根本,弘扬和彰显人的道德精神,以崇高的道德境界调动人的道德主体性 。
)6)强调道德修养,塑造理想人格 。
【中华传统美德的基本精神是什么?】孔子说,“仁离得远吗? 我要仁,斯仁至矣”,“能全天让仁发挥其力吗? 我没有见过力不从心的人”,认为“仁”的道德品质和道德境界,对人们来说并不是遥不可及的,人们必须是“吾日三省吾身” 。荀子说:“道是迩,但不行; 事情虽小,但不行” 。墨家也非常重视“修身”,强调“察色修身”和“以身作则”,重视社会环境对人的道德品质的影响 。应该说,中华民族历经无数磨难和磨难,始终能够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这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特别是传统美德的作用分不开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