剃发令为什么没能推翻清朝?大清为什么要剃头发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清朝的文章,欢迎阅读哦~
大清是什么时候下达“剃发令”的?其实早在他们刚进北京城的时候,多尔衮就下达了相关命令 。
各处城堡着遣人持檄招抚,檄文到日,剃发归顺者地方官各升一级,军民免其迁徙 。——《清太宗实录》·卷五
但过了不到一个月,“剃发令”就被取消了 。
自兹以后,天下臣民,照旧束发,悉从其便 。——《清太宗实录》·卷五
在大清攻下南京、苏州和杭州等江南重镇之后,多尔衮又重新推行“剃发令”,并喊出了极其血腥的口号“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 。
取消“剃发令”完全可以理解,因为时机不成熟,大清受到了一些反对 。但在打下南京之后立刻旧事重提,难道真是多尔衮膨胀了吗?
从当时的局面来看,大清统一应该只是时间问题,但毕竟天下未定 。多尔衮为何贸贸然地推行“剃发令”呢?万一将来生出波折,岂不是没事找事?
一直到康熙亲政之前,大清都在做最坏打算:要是关内待不了,咱们就回东北 。
从统治者的认识来看,我们完全看不出大清有多膨胀 。再者,大清入关,也是打着“为崇祯皇帝报仇”的旗号,如果转头就把故明臣子的头发剃了,这叫什么事呢?
再者,贸然颁布“剃发令”非常不理智 。当时天下未定,大清还不是中原的合法执政者 。凭借几十万军人,就想命令数千万人剃发?这难度实在是有点高 。
就算成功执行了“剃发令”,谁敢保证百姓不会在心里骂大清呢?从成本来看,投入与产出完全不成正比 。
大清想坐稳江山,办法有得是,何必用这么非主流的办法呢?
在我看来,大清最初对于是否剃发持无所谓的态度 。换言之,他们更在意如何巩固统治,而不是逼人剃发惹人骂 。
大清最初并不愿意逼迫别人剃发,但大清在对待降臣的时候,一定有一套不成文的规定:你只有剃了头发,才算是真心投降我 。
这个话他们没说过,但从基本事实来看,这种情况应该是普遍存在的 。
那些投降大清的实力派和重臣,比如范文程、洪程畴、孔有德、尚可喜、耿精忠和吴三桂等人,都是在“剃发令”下达之前,就主动选择了剃发 。
这就造成一个很尴尬的事实:大清统治者没打算逼别人剃发,但汉臣为了更好地融入大清,主动选择了剃发,这帮人该怎么办呢?
汉人最大的优越感来自于文化,映衬到具体现实,就是汉人的发型和穿着 。
大家可以设想一个画面:大清夺取了天下,范文程等汉人高官顶着金钱鼠尾,走在一群顶着汉人发型的百姓中间,百姓会用什么眼光看待他们呢?
吐口水都是轻的,那种看待背主奴仆的眼光,肯定会令这帮汉人高官感到无地自容 。
换位思考一下,如果你是范文程等汉人高官,在你已经剃发的前提下,你是否希望大清重新颁布“剃发令”呢?肯定是希望的,因为这样一来,就不是你一个人丢脸,而是全体汉人一起剃发了 。
这就是丑恶的人性:不能只有我一个人出丑,要丑大家一起丑!
也有人说,难道他们就不能重新蓄发吗?何必要剃掉全体汉人的发,拖大家下水呢?
这种可能性是不存在的,剃发容易蓄发难 。一旦范文程等高官开始蓄发,大清统治者会怎么看?你们之前用剃发的方式效忠我大清,现在居然重新蓄发,难道是想“反清复明”?

剃发令为什么没能推翻清朝?大清为什么要剃头发

文章插图
当然了,这帮汉人高官是需要区分对待的 。比如说范文程,从始至终都是大清的官,他最没有心理压力;洪承畴、孔有德、尚可喜、耿精忠和吴三桂可都是降将,他们的心理压力一定是很大的 。
不管是谁,都不愿意别人指着他的脊梁骨骂他汉奸,尽管这是事实 。
在这种背景下,不管大清统治者想不想颁布“剃发令”,他都必须颁布 。否则,那些已经剃发的汉人高官岂不要被人嘲笑一辈子?这种耻辱与痛苦将伴随他们终身,他们还会忠于大清吗?
他们会认为,这份耻辱是大清带给他们的,只要有机会,他们一定会想办法要求大清统治者颁布“剃发令”,如果他们的要求一再遭到拒绝,他们或许会铤而走险 。
在统治基础本就不牢固的前提下,如果大清再与汉人高官们内讧,他们这江山还能坐稳吗?我看悬 。如果没有带路党,就凭大清本民族那点人够干什么的?扔进中原连个水花都溅不起来 。
出于种种考虑,多尔衮在江南重镇被攻陷之后,重新颁布了“剃发令” 。这下子,汉人高官们开心了:要丢脸大家一起丢脸,到时候谁也别说谁!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