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编钟的特点及构成


战国编钟的特点及构成

文章插图
编钟的钟架称为钜(jù),由245个构件组成,设计精巧,比例适宜,结构牢固,可以拆卸 。虽然承受了二千多公斤重的全套编钟,历时二千多年,出土时仍矗立如故 。是研究先秦音乐史与青铜铸造工艺的珍品 。

战国编钟的特点及构成

文章插图
1978年夏在湖北省睢县出土 。整套编钟包括19个纽扣钟、45个永钟和一个楚惠王赠送的钟,总重量超过2500公斤 。编钟按照大小和音高的顺序分为8组,挂在一个三层的铜木结构钟架上 。
钟上铸有2800余字的篆书铭文,全面反映了战国时期中国音乐法律的高水平 。这是迄今为止中国发现的数量最多、保存最好的一套编钟 。编钟音乐演奏保存完好,音色优美,音域宽广,从最低到最高五个八度,可以演奏国内外古今音乐 。

战国编钟的特点及构成

文章插图
这套编钟的发现,对于研究战国历史、音乐和冶铸技术都有很大的价值 。总铜耗5吨,设计精巧,铸造精美 。出土的时装完全挂在钟框上 。音域宽广,音色优美 。古今音乐都可以演奏 。八鼓和谐的后效,惊艳,惊艳 。它是中国古代文化艺术的瑰宝,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
1983年,湖北省博物馆等单位成功临摹了28个编钟,演奏了《春江花月夜》等乐曲,抑扬顿挫,和谐一致 。湖北省歌舞团表演的历史歌舞《编钟乐舞》,让观众听到了两千多年前的美妙声音 。

战国编钟的特点及构成

文章插图
这套编钟由65件组成,按大小顺序分为3层9组,挂在钟架上 。1只钟表;有45个永铃,分5组,住在铃架的中下层 。中层有洪亮的音色,下层有较大的重量和深沉丰富的音色;有19个纽扣钟,比永中小 。分三组挂在钟架上层,声音清脆 。
战国时期青铜钟的发现
6月28日上午,在水笙镇青石村汉江段青龙潭大桥施工现场,几名工人在施工过程中突然发现一个包裹在泥土中的金属物体,并立即向镇上报告 。据南郑县水笙寺文物管理处工作人员称,接到报告后,他们迅速派了两名执法人员到现场 。“当这个人发现它的时候,它被裹在泥里 。工人们只是用水清洗它 。经初步鉴定,确认为铜编钟,保存完好 。”汉中文物考古队最初认为编钟应该是从汉江上游掠来的 。

战国编钟的特点及构成

文章插图
经测量,青铜编钟文物高37.5厘米,最大直径21.5厘米,壁厚1厘米,重约6.5公斤,初步认为是战国时期的青铜编钟 。
据工作人员介绍,南郑在古代曾是楚国的所在地 。在这个地方发现青铜器不是偶然的 。虽然是第一次发现编钟,但青铜器在楚国非常发达 。青铜编钟最早是在一个古镇发现的,后来汉江改道淹没了古镇 。目前,青铜编钟已暂时妥善保存在水笙寺文物管理处,近期将委托省文物中心进行修复和进一步研究鉴定 。
【战国编钟的特点及构成】据介绍,这次发现的战国青铜编钟堪称“国宝” 。编钟的发现证明了汉中古代音乐史上的辉煌成就,为今天研究古代旋律和编钟铸造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