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上谈兵的赵括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纸上谈兵赵括的父亲对赵括有什么看法

赵括为何会被贴上纸上谈兵的标签?不清楚的读者可以和趣历史小编一起看下去 。
战国后期,秦赵之间发生了一场规模空前的长平之战,在赵国将领赵括的带领下,赵国遭遇惨败,45万赵军被白起下令坑杀,惨不忍睹 。长平之战之后,六国再无能力抵挡秦朝统一的脚步 。而作为长平之战的主要参与者,赵括则背上了历史骂名,被人贴上了“纸上谈兵”的标签 。今天,笔者重读《史记》,发现赵括的能力其实并没有那么差,说他只会“纸上谈兵”,其实是对他能力的误解 。
一、赵括和“纸上谈兵”
在说“纸上谈兵”之前,笔者先纠正一个误区 。长平之战结束于公元前260年,东汉时期蔡伦造纸,蔡伦的生活年代约在公元61年-公元121年,也就是说,赵括死了300多年后,世界上才有“纸”,因此,“纸上谈兵”的说法并不准确 。
【纸上谈兵的赵括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纸上谈兵赵括的父亲对赵括有什么看法】《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
赵括自少时学兵法,言兵事,以天下莫能当 。
意思是说,赵括小的死后就熟读兵书,谈论军事,别人都说不过他,他以为自己天下无敌 。
明朝初年,著名的大臣刘三吾写了一首诗,名叫《湘南杂咏》,其中一句说赵括是“朝野犹夸纸上兵”,从此,才有了“纸上谈兵”的说法 。也就是说,赵括时代虽然没有纸,但“纸上谈兵”这个成语是从明朝开始流传的,因此,后世用“纸上谈兵”来形容赵括空谈兵事,并不算用词错误,因为我们不能老纠结“纸”的问题 。
二、赵括和其父赵奢
赵括,赵国将领,本姓嬴,赵氏 。
赵括的父亲赵奢是赵国名将,西汉时期,贾谊写下《过秦论》:
“吴起、孙膑、带佗、倪良、王廖、田忌、廉颇、赵奢之伦制其兵 。”
在贾谊看来,当时除了秦国,六国最强的将领也就是上述8个,上述八位名将被称为“东方六国八名将”,其中,廉颇和赵奢都是赵国名将 。《史记》曾记载,在阏与之战中,秦国攻打韩国,赵惠文王欲派一名将领带兵支援韩国,当时廉颇认为道路艰险狭窄,即使去了也打不赢 。而赵奢则认为道路狭窄,拼的是勇气和毅力 。最终,赵惠文王派赵奢前去,在阏与之战中大败秦军,士气大振 。
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廉颇身为“战国四大名将”,但在某些方面,赵奢远胜于廉颇 。赵奢在赵国历经三朝,曾历经赵武灵王、赵惠文王、赵孝成王三位君主,为赵国立下赫赫战功 。然而,他的儿子赵括,似乎没有他父亲的能力 。
《史记》云:
尝与其父奢言兵事,奢不能难,然不谓善 。括母问奢其故,奢曰:“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 。使赵不将括即已,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 。”
意思是说:赵括曾经和父亲赵奢讨论军事,赵奢出题,赵括总能答出来 。但是,赵奢却不认可赵括,赵括的母亲不理解,赵奢说:“战争,事关生死,咱们的儿子却把这种事情说得太轻松 。假如将来有一天,赵括做了将军,赵军必然因赵括而败 。”
俗话说,知子莫若父,赵奢对赵括的这个评价,被当成赵括“纸上谈兵”的最有力证据 。(笔者先不反驳,接下来还会说到这个话题 。)
三、赵括和长平之战
战国后期,秦赵是实力最强的两国,秦朝名将如云,赵国也不乏名将,除了上述所说的廉颇、赵奢之外,赵国还有李牧、乐毅等人 。但长平之战爆发的时候,赵奢已经去世,李牧当时还很年轻,尚未成名 。乐毅也刚从燕国投奔赵国,其心未附 。因此,战争伊始,廉颇是赵国将领的不二人选 。
长平之战爆发的背景也很特殊,公元前270年,秦军攻打韩国,韩桓惠王在惊恐之余,立即割地求和,但韩国的上党郡郡守冯亭不愿意向秦国低头,带着上党17座城池投奔赵国 。赵孝成王不费一兵一卒,坐收17座城池,非常高兴 。然而,这引起了秦国的不满,秦昭王派王龁攻打赵国,赵孝成王派廉颇迎战 。《史记·白起王翦列传》云:

纸上谈兵的赵括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纸上谈兵赵括的父亲对赵括有什么看法

文章插图
四月,龁因攻赵 。赵使廉颇将 。
最初,廉颇取得小胜,随后,秦国出兵击败了廉颇,占据了赵国两个据点 。廉颇知道秦军勇猛狡诈,于是筑起围墙,打算和秦国打持久战 。而背后的赵孝成王觉得廉颇胆小怯战,几次派人督促廉颇速战速决 。
秦军知道,廉颇久经沙场,若铁了心做防守,必将滴水不漏 。此时,秦国丞相范睢想出一个“反间计”,他派人带重金到赵国,散布谣言云: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