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开国丞相赵普说半部论语治天下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宋代宰相赵普有半部论语治天下

西元988年,这一年是大宋太宗朝端拱元年 。所以改年号为「端拱」,自然是为了追迹上古先王无为而天下治的圣功 。新元新气象,朝廷也刚刚任命了两位新宰相,一位是开国元勋赵普,一位是后进新人吕蒙正 。
于是,在自文德殿通往垂拱殿的笔直的长廊下,常常可以见到两位宰相并肩而行的身影 。赵普已是花甲之年,步履有些沉重,却极有威严 。吕蒙正则是四十出头,正值茂年,却行动恭敬,不卑不亢 。两人走在一起时,蒙正刻意地慢了赵普半步,以示对前辈的礼敬 。在蒙正的眼中,身旁的这位老者,历五代之世,佐太祖开国,历仕两朝,三入相府,他的身上有太多的故事,有时可敬,有时可畏,有时这样,有时那样,却似乎都与大宋朝合为一体,提到国朝之初,每个人都会想到两个人,一是太祖,一是赵普 。
而此时的赵普,似乎从身边的这位新进后生的身上看到自己的当年 。他记得自己第一次拜相时,也是四十出头,只是那时驾坐垂拱殿的是太祖皇帝 。自己也是常常穿梭于这条长廊,不过,那时候是独行——因为太祖对自己的信任和倚重,自己成为大宋开国以来唯一独相十年的宰相 。而第二次入相,则已是太宗朝了 。不久,一场政治风波之后,自己被罢相,不过这种事情在久历人生的赵普看来,似乎不重要了 。而此时,他以前朝元勋的身分,再登元辅,亦是波澜不惊 。与身边的这位新进后生走在一起时,赵普感到虽然自己是六旬衰翁,而这大宋朝,却是江山代有才人出,想到这里,当下有些欣慰 。
二人步入垂拱殿,朝见太宗皇帝 。宋太宗对眼前的这对搭档很是满意 。这是宋太宗第二次起用赵普为相 。在第一次启用赵普时,有人讥讽赵普,说他是山东学究,只会读《论语》 。也许正如后人所评述的,认为有宋以忠厚开国,所以太祖朝从君至臣,多戎武出身,质朴少文 。赵普亦不例外,早年出身小吏,没有怎么读过书 。不过天命与才德有时并不与读书有关,譬如赵普,可定策佐命,树事建功 。不过,有宋到底是以文明之治为理想的,太祖如此,太宗如此,有宋诸君历代如此 。所以太祖虽然倚重赵普,却也告诉他要多读书,还说宰相须用读书人 。
此后赵普果然苦读,手不释卷,他的奏折往往博引古今之事,自然不会是只从《论语》中读来 。不过,太宗还是刻意召赵普前来为之一问,赵普却说:「臣平生所知,诚不出《论语》 。当年以其半部,辅佐太祖,克定天下,今日,欲以其半部,辅佐陛下,以致太平」 。
此言一出太宗大悦 。《论语》是儒家的道理,齐家治国平天下都是一理贯之,懂了道理,自然一通百通 。而这一次太宗再次起用赵普,一个主要的原因,则是希望这位前朝元勋能够为新朝宰相做一表率 。
至于吕蒙正,则是十二年前太宗朝首次开科龙飞榜头甲状元 。太宗为政,重视科举,奖励文学,延揽人才,期以修文德以致太平,故然对这位本朝第一状元尤为留意 。这也是吕蒙正为官才十二年,即能官至宰相的原因之一 。而另一个重要原因,则是吕蒙正不只有才学,更有德行 。他在此次拜相前曾做过八年知制诰 。朝庭任命知制诰是极重德行的,而蒙正为人确有君子德风 。
他初登朝堂时,有朝士指着他私语道:「这个人也来参政吗?」 。蒙正听而不闻,过之不顾 。与他同行的人为他不平,要去寻问说这话的人姓甚名谁,却被蒙正制止 。蒙正说:「如果我知道了他的姓名,恐怕终身不能忘,不如不知道的好 。」众人皆叹服他的气量 。连太宗亦颇有耳闻 。
吕蒙正,字圣功,他的名与字皆取自《易》之《蒙》卦,所谓「蒙以养正,乃成圣功」 。他拜相之后,时时不忘颐养正气 。太宗朝初,曾以卢多逊为相 。卢多逊之子被授予水部员外郎,此后,宰相之子授高官成为常态 。到了蒙正这里,他却主动上奏太宗说:「天下才能之士,老于岩穴,终身不仕的大有人在,我的儿子才是幼年,即授厚禄,恐将折福 。请只授予他九品京官就可以了 。」
此后,宰相之子止授九品京官成为定制 。又一次有朝士献古镜于吕蒙正,欲以求官 。朝士说这面古镜是家传之宝,能照二百里之景 。蒙正却诙谐答道:「我的脸也不过碟子大,哪里用得着二百里的镜子来照?」此类故事,殆不胜举 。所以蒙正为官既久,因能廉洁自重,而官声日高 。
不过,也许是「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的道理,991年,吕蒙正为立储风波所累,被罢为吏部尚书 。直至两年后,才又被拜相 。而这两年中,却发生了很多事情:前朝元勋赵普作古,当朝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