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这就是RPC呀,也没那么难嘛

大家好 , 欢迎收看猿话!
RPC就是远程过程调用 , 它是一种通过网络从远程计算机程序上请求服务 , 而不需要了解底层网络技术的思想 。

原来这就是RPC呀,也没那么难嘛

文章插图
 
原理一个完整的RPC主要包括三部分:
  • 服务注册中心(Registry) , 负责将本地服务发布成远程服务 , 管理远程服务 , 提供给服务消费者使用 。
  • 服务提供者(RPC Server) , 负责提供服务接口定义与服务实现类 。
  • 服务消费者(RPC Client) , 负责通过远程代理对象调用远程服务 。
服务提供者(Server)启动后主动向服务注册中心(Registry)注册机器IP、端口以及提供的服务列表;
服务消费者(Client)启动时向服务注册中心(Registry)获取服务提供方地址列表 。
服务注册中心(Registry)可实现负载均衡和故障切换 。
RPC调用过程如下图所示:
原来这就是RPC呀,也没那么难嘛

文章插图
 
(1) 客户端(Client)以本地调用方式调用服务;
(2) 客户端存根(Client stub)接收到调用后 , 负责将方法、参数等组装成能够进行网络传输的消息体(将消息体对象序列化为二进制);
(3) 客户端通过 Network Service 将消息发送到服务端;
(4) 服务端存根(Server stub)收到消息后进行解码(将消息对象反序列化);
(5) 服务端存根(Server stub)根据解码结果调用本地的服务;
(6) 本地服务执行并将结果返回给服务端存根(Server stub);
(7) 服务端存根(Server stub)将返回结果打包成消息(将结果消息对象序列化);
(8) 服务端(Server)通过 Network Service 将消息发送到客户端;
(9) 客户端存根(Client stub)接收到结果消息 , 并进行解码(将结果消息发序列化);
(10) 客户端(Client)得到最终结果 。
RPC 就是要把 2、3、4、7、8、9 这些步骤都封装起来 。
什么情况下使用 RPC ?RPC一般用于分布式系统中 , 且通常是内部调用使用 。例如 , 开发电商系统 , 需要拆分出用户服务、商品服务、优惠券服务、支付服务、订单服务、物流服务、售后服务等等 , 这些服务之间都相互调用 , 这时内部调用最好使用 RPC  , 同时每个服务都可以独立部署 , 独立上线 。也就说 , 当我们的项目太大 , 需要解耦服务 , 扩展性强、部署灵活 , 这时就要用到 RPC  , 主要解决了分布式系统中 , 服务与服务之间的调用问题 。
目前流行的开源 RPC 框架还是比较多的 , 有阿里巴巴的 Dubbo、Facebook 的 Thrift、google 的 gRPC、Twitter 的 Finagle 等 。选择什么样的RPC框架 , 大家可以根据自己项目的需要来定 。
已经有HTTP请求 , 为什么还要RPC?这主要是历史原因!RPC在1984年就被人用来做分布式系统的通信 , JAVA在1.1版本提供了Java版本的RPC框架(RMI) , 而HTTP协议直到1990年才开始作为主流协议出现 , 而且HTTP发明的场景是用于web架构 , 而不是分布式系统间通信 , 这导致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 , HTTP都是浏览器程序和后端web系统通信用的东西 , 没有人会把HTTP作为分布式系统通信的协议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 , RPC才是正统 。
随着前端技术的发展 , AJAX技术和JSON文档在前端界逐渐成为主流 , HTTP调用才摆脱html , 开始使用JSON这一相对简洁的文档格式 , 为后面用于系统间调用定下基础 。最后 , 随着RESTFUL思潮的兴起 , 越来越多系统考虑用HTTP来提供服务 , 但这时候 , RPC已经是各种大型分布式调用的标配了 。所以这个问题我们也可以反过来问 , 既然有RPC了 , 为什么还要有HTTP请求?
既然有RPC了 , 为什么还要有HTTP请求?这个问题不难回答 , 因为现在大部分的系统都是给浏览器使用的 , 因此 , HTTP协议必不可少 , 而这大部分系统中的绝大部分 , 对于后端系统间调用的性能都是要求不高的 , 毕竟走的都是内网 , 它们关心的是前端和后端的性能 , 因此后端系统间调用如果能够采用和前端一样的技术栈 , 那无疑是维护成本最低的 , 而这时HTTP的技术生态也刚好满足这个条件 , 所以就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了 。那么对于少数的部分系统 , 他们需要使用RPC , 一可能是老架构 , 也不敢动这块 , 二是性能要求可能只有RPC可以满足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