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裁员叫“毕业”是一种虚伪的幼稚病
如果说 , 刚兴起时的“互联网黑话” , 给人带来一种清新与幽默之感 , 让人感受到互联网文化的创新与活跃 , 如今 , 随着新一轮互联网企业裁员潮的发生 , 有的“黑话”则让人一点也笑不起来 。 一些企业在进行裁员时 , 将员工被辞退的日子称为“毕业日” , 甚至大言不惭地“恭喜”员工“顺利毕业”;还有企业在发给被裁员工的短信里百般抒情 , 表达“万般不舍” , “怀念并肩战斗过的每一个日夜” 。
无论是出于对行业发展大势的未雨绸缪 , 还是因为企业自身经营状况“不得已而为之” , 裁员行为本身并无过多指摘之处 。 毕竟 , 在流动的市场中 , 谁也没有“铁饭碗” 。 劳动关系的建立是双向的 , 劳动者可以根据自身职业发展规划提出离职 , 企业自然也有裁员的权利 。 企业只要按照法律规定和劳动合同约定 , 按时足额向被辞退者发放补偿金 , 裁员就无需过多干预 。
但是 , 对多数遭到裁员的员工来说 , 突然失去一份工作终究不是值得高兴的事 。 被动离开工作岗位 , 员工不仅要重新求职 , 还面临更多生活负担 。 相比主动离职 , 被辞退之后的职业空窗期可能更长 , 劳动者的不确定感和焦虑感更显著 。 很多人还承受着房贷、车贷的月供压力 , 失去稳定的工资流水 , 对个人财务规划甚至信用都会造成负面影响 。
毕业是人生的大事 , 也是喜事 。 用“毕业”形容裁员 , 就像用一根针戳进员工的心里 。 虽然员工的去留并不因某个表述而改变 , 但妥帖地对待被裁员工 , 才能表达对其过去劳动成果的认可与尊重 。
企业为什么要用“毕业”来指代裁员 , 或许与其奉行的“校园文化”有关 。 互联网企业员工结构普遍年轻化 , 他们离开校园不久 , 身上的学生气质浓厚 。 而企业也愿意营造一种开放、自由的氛围 , 为员工提供校园一样的职场环境 。 比如 , 同事之间互称“同学” , 提供类似学校的后勤服务等 。 这种职场文化不仅消融了僵化、层级分明的职场关系 , 也对企业创新创造了良好软环境 , 促进人才快速成长 。
不过 , 企业不能因为营造了类似校园的环境 , 而真的把自己当成学校 。 在劳动关系维系期间 , 同事之间模糊上下级界限、互称“同学” , 固然是一种让人感到愉悦的企业文化 , 但是 , 当这段关系面临终结 , “谈感情”就是推卸责任 , “恭喜毕业”就是一种虚伪的幼稚病 。 当被辞退既成事实 , 员工期待权利得到伸张、尊严得到维护 , 而不是忸怩作态的掩饰与回避 。
【|裁员叫“毕业”是一种虚伪的幼稚病】简单的道理是 , 在学校里 , 老师不会也不能放弃任何一个“差生” , 每一个学生都应该得到平等的帮助和关注 。 而在企业里 , 竞争就是残酷的 , 管理者并不会花太多精力扶持业绩不佳的员工 。 竞争上岗也好 , 末位淘汰也罢 , 只有业绩好的员工才有“糖”吃 。 把企业当成校园 , 只看到了用人环境的表面形式 , 而忽视了企业管理的根本逻辑 。
也许用“辞退”“解除劳动关系”这样的表述 , 语气、表达有些生硬 , 不能给企业的“公共形象”加分 。 但是 , 该面对的终将面对 , 企业裁员从来不是轻松的 , 更不能让人感到“轻佻” 。 也只有直截了当的表述 , 消除似是而非、闪烁其词的语意模糊 , 被辞退的员工才可能取得与“前东家”的平等地位 , 双方坐下来平心静气地谈谈补偿 , 在尊重彼此权利的前提下好聚好散 。
很多大型企业一旦裁员 , 也许动辄几百上千人 , 与此同时 , 很多企业也会继续引入新鲜血液 。 辞退一个基层员工 , 对企业运营可能是微不足道的“小事” , 但对员工个人来说 , 失去一份工作就是人生大事 。 企业与其玩弄语言话术 , 不如努力体现担当 , 尽量不因自身发展策略失误而影响普通员工的生计 , 即便不得不辞退一些人 , 也让他们带着体面与被尊重离开 。
推荐阅读
- 穿衣搭配|职场“老司机”是如何看人的?
- 应届毕业生|遭遇突如其来的裁员应该怎么办?
- 冶金|职场小白:“闪跳”切莫跳闪了腰
- 电动汽车|上海新增本土“2417+19831”:上海万人工厂有序复工复产
- 男子体外碎石100余次结石仍“疯长” 或因长期饮浓茶所致
- 少做四种“短命事” 饭后水果不要立刻吃
- “黑五类”营养最丰富 能降糖抗衰老
- “长寿果”名不虚传 防衰老动脉硬化
- 古树红茶到底是什么?
- 普洱茶的产地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