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插图
4月18日 讯:“白琳工夫”是福鼎工夫红茶 , 以主产地福鼎白琳命名 , 其以高超的纯手工制作技艺和独特、优秀的产质 , 在海内外享有盛名 , 曾与福安县“坦洋工夫” , 政和县“政和工夫”并列为“闽红三大工夫茶”而驰名中外 。而白琳工夫茶制作技艺是创制工夫红茶的中心工序,也是茶芽原料到制作成品的关键环节 , 且传承久远 , 独具制造魅力 , 是福鼎历史的极其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
一、白琳工夫传承久远的历史渊源 。工夫红茶发端于福鼎白琳 , 工夫红茶制作技艺传承至今有250多年的历史 。据清乾隆己卯年(1759)任福宁知府李拔编撰《福宁府志》载:“茶 , 郡、治俱有 , 佳者福鼎白琳” 。可见 , 至少清乾隆时期 , 白琳就以产茶而著称 , 并受到地方主要官员的关注而载入史册 。福鼎早在唐代就有记载种茶的史料 , 唐代陆羽《茶经》记载:“永嘉东三百里有白茶山 。”据考证 , 这里所称白茶山即指福鼎为白茶产地 , 主要分布在白琳、点头、磻溪、巽城、店下和桐山等地 。其中白琳、磻溪和点头是福鼎境内三大茶叶主产区 , 自清代以来 , 以福鼎大白茶、福鼎大毫茶等为原料 , 产制红茶 , 取名“白琳工夫” , 名声大噪 , 远销东南亚及西欧各国 。
【白琳工夫的历史辉煌】二、白琳工夫所处独特的区域环境 。白琳工夫主产地白琳镇位于福鼎市中部 , 陆地与点头、磻溪、店下、秦屿 , 以及柘荣县乍洋等乡镇相邻 , 水路主要通八尺门内海 。白琳独特的地理条件和人文状况 , 揭示了工夫红茶的历史背景 。白琳出产工夫红茶辉煌景状 , 在朱挺光先生(1917—2004)所撰《白琳后岐商港前景在望》一文有过细致的描写 。茶叶是白琳特产 , 每值新春 , 必有来自泉州、厦门的客商 , 称为“南帮” , 和来自广州、香港的客商 , 称为“广帮” , 他们来到白琳 , 和当地茶商一同设馆制茶 。当时正式茶馆包括客商多达二十四家 。本地茶商“双春隆”、“恒和春”、“合义利”等闻名内外 。
三、白琳工夫兴衰与共的更替历程 。白琳工夫经过发端兴盛、由盛转衰、由衰转盛和兴盛式微等四个时期 。清代至民国之前为发端兴盛期 。据相关资料记载 , 清光绪年间 , 福鼎出境红茶2万箱 , 每箱50市斤 , 远销上海等地 。民国初期 , 茶业由盛转衰 , 年产值不到百万元 。民国中期至解放前是由衰转盛时期 , 福鼎工夫茶主产区白琳、点头等地茶业十分兴旺 , 茶商贸易繁荣 , 茶栈茶馆林立 。茶商向洋行或大茶行承包精品工夫茶在指定港口、码头交货 , 再由洋行、茶行外销港澳及欧美各国 。在白琳本地 , 已经出现不少资本雄厚的茶馆 , 摆脱外地茶行、洋行的控制 , 将工夫红茶水运至营口 , 转运满州里销往苏联 。解放后至六七十年代是工夫红茶兴盛式微期 。五十年代末 , 国际形势发生变化 , 国外对红茶需求下降 。七十年代初 , 红茶改制 。
四、白琳工夫技艺高超的制作工序 。自清代创制始至解放前 , 白琳工夫红茶是纯手作业加工 , 以民间农户、茶贩自设制茶作坊生产形式存在 。并由茶商、茶馆收购毛茶或茶青(鲜茶叶)进行精制加工成品茶 。白琳工夫属于发酵茶 , 香味、汤色和叶底主要是在发酵过程中形成 。白琳工夫茶制作工序环环相扣、相辅相成 。白琳工夫茶初制加工工序:采摘→萎凋→搓揉→解块→发酵→烘焙 。
五、白琳工夫出类拔萃的传承茶人 。清代茶人邵维羡(1855—1931) , 字歆立 , 号秋溪 , 清授国学生 。白琳棠园莘洋村人 , 博陵郡邵氏大利第三子 , 以制作、经营茶业起家 , 家富殷实 , 今莘洋老坪店保留有邵维羡发迹后建四合院古民居 , 占地面积350平方米 。时拥有田租千二担 , 茶业做到福州等地 。古民居设门楼 , 门坊题“仰绍东陵” 。民国甲寅年(1914)春 , 邵维羡六十寿 , 福建民政长汪声玲赠匾“明经耆宿” , 民国甲子年(1924)七十寿 , 子壻丁文仕、袁宗宋祝额“佩缓春绵” , 二匾今存 。1907年前后 , 邵维羡在白琳开茶庄 , 见点头柏柳村茶人梅伯珍的《筱溪陈情书》一文所述:“适邵君维羡开庄采茶 , 乏人助理 , 邀余合伙 , 幸自合股 , 五六年以来 , 生意颇见顺利 。递年往省售茶结帐 , 尽归余负责 。”合茂智茶馆老板袁子卿 , 是清至民国的茶人 , 他发明白琳工夫“橘红” , 为红茶精品 。限于资料不全 , 相关袁子卿行茶的事迹再做调查 。
推荐阅读
- 白琳工夫:茶壶里的“中国功夫”
- 白琳工夫的冲泡方式
- 白琳工夫传承茶人是谁?
- 白琳工夫的制作工序
- 白琳工夫品质特征
- 白琳工夫的产地
- 茅山长青,茅山青峰的冲泡
- 茉莉花茶保质期,不同的茶叶保质期
- 铁壶开壶方法,铁壶的保养方法
- 铁观音春茶,安溪铁观音春茶的品质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