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天的真实含义和民俗 三伏天是什么意思


三伏天的真实含义和民俗 三伏天是什么意思

文章插图
“三伏天”是什么意思(三伏天的真实含义和民俗)
最近已经是下午了 , 说明一年中最热的时候到了 。来说说这个雨天吧 。虽然不在二十四节气中 , 但也是我们传统农历新年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阶段 。在古代社会 , “三伏”的重要性一方面有其在农业生产中的意义;另一方面 , 在古代 , 毕竟没有空的规定 , 三伏天防暑降温还是有实际意义的 。现在对于很多人来说 , 三伏天在农业上的意义正在逐渐弱化 , 但是在先人的智慧中有很多防暑降温的习俗 , 对于今天的人来说了解一下也是非常有益的 。毕竟一直打空调不是健康的生活方式!所以今天 , 我们来谈谈三伏天的含义及其饮食和养生方法 。
第一 , 这是“三伏天”的正确含义首先 , 我来告诉你什么是三伏天 , 以及“伏”字的含义 。虽然我们有很多说法 , 比如“冬练三九 , 夏练三伏”等等 , 大家都在说 , 但是三伏到底是什么 , 可能很多人真的说不上来 , 尤其是年轻的朋友 。

三伏作为一个特定的时间段 , 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 。最早的记载在《史记》中 。太史公录有“秦德公二年初降”的字样 。可见战国时期有三伏 , 即首伏、中伏、末伏 。至于三伏的时间 , 一般是从夏至往后算 , 第三个庚日入伏 , 然后第四个庚日入伏 , 然后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入伏 。算上前10天 , 中间一般是20天 , 但也有10天 , 最后一个是10天 。在这里 , 我觉得有必要给大家解释一下什么是“庚日” 。

说到庚日 , 就不得不说说我们古人用天干地支计时的方法 , 包括干支日期、干支月份、干支日期 。在这里 , 我们只说一下干支的日期 。天干地支 , 一个源于古人对天象观察的观念 , 叫做“十天干” ,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 “子、丑、阴、卯、辰、巳、午、卫、申、酉、戌、亥”古人讲究阴阳结合 , 所以这个天干地支分为阳干、阴干、阳支、阴支 , 其中:甲、丙、戊、庚、仁为阳干 , 乙子、阴、辰、午、申、戌为阳支 , 丑、毛、巳、卫、酉、亥为阴支 。排列是一阳一阴交替 , 体现了阴阳相合的思想 。
然后用枝与枝 , 在特定的日期 , 用枝与枝的交替搭配来表示时间 。具体方法是阳干配阳支 , 阴干配阴支 , 各30组 , 加起来正好60天 。我们来看看下面这张图[1] 。其中以天干开头的“更”字 , 称为“更日”:

因此 , 两个庚日之间正好有10天 。
好了 , 现在我们知道三伏天是怎么算的了 , 我们要问第二个问题 。三伏天是什么意思?有人说降指“降邪” , 即“风、寒、暑、湿、燥、火” , 也有人说“殷琦藏于杨琪之下” 。这些说法可能有一定出处 , 但并不准确 。“伏”字的意思其实就是“伏藏”的意思 。至于为什么要躲 , 还得从我们传统的五行学说来解释 。
关于“赋”字 , 史解释说:“凡属赋者又如何?气藏之日 , 四种信息资源相互代谢 , 用立春木代替水 , 水生木;长夏不用木生火 , 木生火;冬之初的水被用作替代品 , 黄金被用作原水 。至于立秋 , 以金代火 , 金怕火 。所以到了庚日 , 你就堕落 , 到了庚日 , 你就得到黄金 。”【2】这句话用了我们古代的五行相生相克的理论 , 可能不太好理解 。我们可以看下图:

火、土、金水五行按顺时针方向相互关联 , 中间红色五角星表示属性关系 。古人认为 , 盛夏 , 天气炎热 , 自然是火盛之时 , 火是金钥匙 。同时古人认为天干与五行有对应关系:“庚为斧钹之金” , 故前有“金怕火” 。所以说 , 到了庚日 , 就沦陷了;当你到达更日 , 你将失去你的黄金 。所谓三伏天的“伏” , 就是庚金之气被盛夏之气压制而藏起来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