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华合作时报·茶周刊主办的2012中国茶文化赴日考察代表团于4月15日至21日对日本的茶叶、茶器、茶文化进行了全面的考察 。日本在茶产业和茶文化的发展给代表团成员留下深刻印象,并令大家大受启发 。现摘录部分成员考察感悟,以飨读者 。
各位成员因茶结缘,又因茶共赴日本 。樱花树林,是一团粉色的梦;茶艺雅室,有一潭静谧的湖;日本的大街小巷则是一方温柔的手帕 。千万般眷恋这朵不胜凉风的娇羞水莲,怎奈何挥一挥手,留下一句“沙扬娜拉” 。
日本茶业管理与经营带来的启示
中国茶文化赴日考察代表团团长、北京马连道茶城副总经理 周文宝
【日本茶业 茶文化发展带给中国茶业的启示】这次我参加了中华合作时报·茶周刊组织的第二届赴日考察活动,无论在茶园管理、市场管理还是茶文化推广上都可以说是收获颇多,日本在茶业管理和经营上十分值得我国茶业管理人员借鉴、学习 。
首先说一下茶园的管理 。日本茶园采用公园式管理,每一个到茶园的游客都有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 。最近,中国茶行业最火的新闻莫过于茶叶农残超标事件,政府在媒体上声明符合国标就是安全的,但我觉得还不够,作为管理人员,必须学习改进,让农残少之又少 。这次去日本,我看到日本施肥无论在方式还是在用量上较中国来说科学很多 。我认为,今后的赴日考察可以组织各地有代表性的茶农们去参加,这样的收获会更大 。
第二,在市场管理方面我们应当学习日本 。在价格上,高价茶是茶行业普遍存在的问题,如果是高有所值我们还可以接受,如果是成本200元的茶却叫价2000元那就难以接受了 。日本在市场管理方面采用明码标价原则,同款茶保证在市场上是同样的价格;在包装上,日本不存在过度包装的问题,没有散装茶,并且日本茶叶只在超市和专卖店里出售 。
第三,茶道起于中国却在日本兴盛,为什么人们对茶道的第一反应会是日本?这次去了日本观看了真正的日本茶道感触很深,我认为,日本茶道已上升到精神层面,或者说一种境界 。他们将茶道融入到平时喝茶中,不像是一种表演 。而中国茶道却更像是花架子 。
第四,日本在茶叶衍生品的开发上值得我们借鉴 。都说20世纪是碳酸饮料的世纪,而21世纪是茶的世纪,这也许要归结为人们重视自身健康的原因 。日本很注重茶叶中最重要的元素——茶多酚,日本将茶叶制成方便携带并营养丰富的抹茶粉,这得到了消费者的喜爱 。除抹茶粉外,还有茶点、茶香皂,品种很多 。
认真的日本
山西省大同市泓瑞茶业有限公司董事长 林静
俗话说三月烟雨下江南,我们却四月晴朗赴日本 。日本茶道世界闻名,做茶多年终未能亲身体验,难得应中华合作时报·茶周刊邀请,这一路短短数日,却着实感触良多,在此浅谈己见 。
印象之一,礼 。若问感触最深的地方,定是日本的礼节 。每到一处住宿、吃饭或参观,无数次的鞠躬就不必多言了,难能可贵的是他们脸上所挂着的微笑,这是我们企业在员工培训三到五个月,甚至更长的时间都不一定能达到的效果 。一次从一个饭店出来,我们乘坐的大巴被堵在路口,来回折腾了20多分钟,饭店的老板娘就站在门口一直向我们挥手、鞠躬、微笑,直到我们走出路口 。他们的毅力和一丝不苟当真令人钦佩 。
印象之二,洁 。从前女儿在外留学时,我也曾去过不少国家,日本的环境卫生应该是世界前列的 。比如他们的公共厕所都干净得没有死角 。不由得让我想起自己的企业,我们的公共卫生,往往要通过各种严格的管理制度和检查机制,才能保持洁净,而这里的公共环境,更多的是每一位普通百姓共同维护的结果 。
印象之三,道 。当茶谈及“道”时,往往说的是种境界,是种更趋近内心深处的感知与茶结合的表现 。在观赏里千家茶事时,当初对“茶道”的感受产生许多共鸣 。日本茶艺师的正襟危坐、不苟言笑和气定神闲,都好似一种与生俱来的特性,真的可以在品茶的同时凝神修心 。但有些茶人的“茶艺表演”却仅限于表演,就是兰花指翘到天上,心中没有静怡祥和,也不会让人感到茶之优雅 。
在写这文章前,我已经在企业的例会上和大家分享了自己的见闻 。这几点印象不仅仅是我的感慨,更重要的是我的期望,对自己企业发展的期望,对自己做茶精进的期望,对中国茶行业未来的期望 。中国人是谦和而自省的,取长补短才是我们此行的目的 。
推荐阅读
- 新昌中国茶市四月交易火爆 呈现三大新特点
- 黄茶养生保健功效佳 各地茶经销商踊跃订货
- 泡出的菊花茶呈墨绿色 专家,或把贡菊当杭白菊
- 义务茶市,人手难找工资涨 茶叶价涨销量跌
- 陆羽杯名特茶评比揭晓 镇江市包揽前五名
- 入夏茶饮料销售渐升温 成分标注不明引质疑
- 溧阳茶业蓬勃发展 茶产业链产值超10亿元
- 日本推出机器人妻子 和机器人结婚的日本人
- 湖北,种茶禁限用问题农药将制度化
- 知名茶企在厦战线收缩 山国5家店求转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