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界泰斗詹罗九盛赞岳西古茶山场罗源场发现

3月24日 , 安徽农业大学教授 , 中国茶界泰斗詹罗九 , 在宋代茶叶山场罗源场发现人钱子华、汪同元等的陪同下 , 来到岳西县温泉镇资福村考察 。
25日 , 詹罗九著文《宋代榷茶场和岳西汤池畈罗源场发现的意义》 , 盛赞岳西古茶叶山场罗源场发现 , 意义重大 。同时 , 詹罗钱子华、汪同元等还呼吁 , 保护好罗源场遗址 , 积极做好规划利用工作 。
詹罗九教授认为 , 继钱子华、汪同元发现六榷货务十三山场之一的罗源场所在地在今安徽省岳西县温泉镇资福村 , 当地群众又在资福塔遗址发掘出一大批有价值的文物 , 如金、银函、佛骨舍利、宋代铜币 , 进一步印证了这里就是宋代罗源场 。
詹先生还在文章中指出 , 这一发现 , 佐证了宋代潜山县汤池畈茶叶生产和贸易的史略 。给今天岳西县的茶史春秋 , 绘出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为岳西茶文化源流 , 淀积了厚墩墩的一层沃土 。述说岳西茶的故事 , 又多了一段史实的背景 。当今岳西之辖域 , 历史上也曾有古老茶区的辉煌 。这应是宋代茶史研究的一个不可低估的成果 。
对罗源场如何利用 , 詹罗钱子华、汪同元等提出4条建议:一是立即停止任何人和任何非政府组织对现场及周边的进一步挖掘 , 即所谓寻宝 。二是由政府出面组织相关专家 , 制定保护、开发规划 , 实施文化打造 。三是文化打造定位 , 应把罗源场 , 江淮茶文化中心作为主要目标诉求 , 兼顾塔寺等佛场建设 , 追求茶禅一味 。四是规划完成后 , 或通过招商 , 或争取文化项目 , 有序推进 。
附:宋代榷茶场和岳西汤池畈罗源场发现的意义
詹罗九
一. 我国茶税史梗概
唐朝中期随茶叶生产的发展 , 其利一著 , 茶税、贡茶、榷茶的法规就随之而来 , 且日变月更 。
我国茶之课税 , 始于唐朝德宗(780-805) , 诏征天下茶税 , 十取其一 , 是为税茶之始 。
向朝廷贡奉乡奇特产 , 是封建社会常有之事 , 但唐朝贡茶 , 实际是税茶的另一形式 , 是一种定额的实物税 。
所谓榷茶 , 也就是茶的专营专卖 。唐朝文宗太和九年(835)实行榷茶 , 推行不到二个月就夭折了 。
我国榷茶之制 , 正式施行於宋 。宋朝榷制 , 在各茶区和要会之地 , 共设置六个榷货务和十三个山场 。六个榷货务是:江陵府(湖北江陵)、真州(江苏仪征)、海州(江苏连云港)、汉阳、无为(安徽无为)、靳州(湖北蕲口) 。江淮间所设的十三个山场是;蕲州的王祺、石桥、洗马、黄梅;黄州的麻城;庐州的王同;舒州的太湖、罗源;寿州的霍山、麻步、开顺口;光州的商城、子安 。太平兴国二年(977)置 仁宗嘉祐四年(1059)废 。专门管理茶叶生产和贸易 。
宋朝把茶农称作园户 , 隶属于山场 。园户种茶 , 先向官府领取资本 , 称作本钱 。采制茶叶 , 除扣去本钱及交纳租税外 , 余额全部卖给山场 。商人贩茶 , 先向榷货务缴纳钱帛 , 发给付货交引 , 凭茶引到指定的山场领茶销售 。
宋朝榷茶制度 , 先后变革了十多次 , 改来改去 , 得利的总是官府 , 吃亏的总是百姓 。
我国茶叶专卖制度 , 历宋朝、元朝、明朝 , 直到清朝咸丰以后 , 才普遍改征厘金税 。
【茶界泰斗詹罗九盛赞岳西古茶山场罗源场发现】二. 舒州罗源场发现的意义
宋朝官府在江淮间(鄂豫皖)的大别山山脉茶区 , 设立十三个榷茶山场 , 管理茶叶生产和茶叶专卖 , 目的是敛取茶叶之利 。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 , 大别山山脉茶区是我国宋朝茶叶重要产区 。榷茶场是当年周边地域茶货的集散中心 , 商贾云聚 , 市井繁荣 。榷茶场也应是宋朝江淮间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较快的地域 。
沧海桑田 , 世事如烟 。茶史专家们为寻找榷茶场的踪迹 , 踏破铁鞋无觅处 。近日 , 安徽省茶叶行业协会常务理事、茶叶专家钱子华 , 安徽省文史专家、岳西高腔研究专家汪同元 , 经数年艰辛考评 , 终于发现六榷货务十三山场之一的罗源场所在地在今安徽省岳西县温泉镇资福村 。《安庆府志》(1722年版)载 , 潜山境内有资福寺 , 资福寺 , 在汤池畈罗源 , 宋创明废 。《潜山县志》(1920年版)载 , 资福寺 , 汤池畈罗源山 , 宋庆历创(1041); 该志还有资福塔 , 在资福寺的记载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