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何时进入台湾 谁将普洱茶带到台湾

从台湾到位于滇南的蒙自鸣鹫镇,直线距离约为2116公里,165年前,交通不发达,从鸣鹫走出的台湾知府曹士桂,花了7个月的时间,长途跋涉赴台湾淡水就职 。蒙自鸣鹫人深以这位先贤为荣,更相信是他,在1847年将普洱茶最早带到了台湾,奠定了普洱茶在台湾广受欢迎的基础 。然而在业界,这一推论尚没有得到最终证实 。究竟普洱茶是何时进入台湾的?又是谁将普洱茶带到了台湾?
荣耀 蒙自走出台湾知府
曹士桂从小聪敏好学,22岁参加乡试中举人,后开始了他的仕途生涯,至1847年任台湾知府 。
虽地处滇南偏僻的山区,但鸣鹫有重视文化教育的传统,清雍正十年(1733年)鸣鹫村兴修了文昌宫,曹士桂的故居就在文昌宫旁 。鸣鹫镇文化服务中心主任王文慧一边带着采访人员穿过一条窄巷,一边介绍 。一群放学回家的孩子走在这条当年曹士桂曾走过的巷子里,问起曹士桂,他们有点腼腆,点头说知道,又摇头说不知道他的故事 。
据《曹氏家谱》载,曹氏祖先原是南京元县人,明初从征云南,入大理籍,后为避兵乱举家迁入鸣鹫村 。生于清嘉庆五年(1800年)的曹士桂出世那天,据说恰好有一对燕子欢鸣着飞来房厅前筑巢,故他降生的房间被称作燕来堂,不知是否与此有关,曹士桂从小聪敏好学,22岁参加乡试中举人,后开始了他的仕途生涯,至1847年任台湾知府 。
跨进曹氏故居大院,几栋古朴的土木结构建筑映入眼帘,由正堂、两耳房、两厢房、厨房组成的四合院虽然有些破损,但依稀还能看出当年的气势 。只是现在已提供给学校用作教师宿舍的古建筑,再找不到先人的痕迹,而王文慧所说的曹士桂是第一个将普洱茶带到台湾的人这一说法,更是无从考证 。
在当今茶界,有普洱茶产于云南,存于香港,发扬光大在台湾之说,台湾茶人对普洱茶极为推崇,将其比喻为学富五车的智者 。一个不太准确的数据是,如今台湾2000万人口中,经常饮茶的人口占60%,每年每人平均消费茶叶超过1公斤,而普洱茶的消费大约占5%,即每年每人约消费0.05公斤,每年台湾的普洱茶消费量约1000吨 。但目前业界对普洱茶流入台湾的具体时间,尚没有一个准确详尽的考证和定论 。
猜想 云南人将普洱茶带入台湾
这是一个合理的猜想:1847年,蒙自举人曹士桂渡海入台任职,普洱茶随之流入台湾,比范增平先生所说的1870年提前了20多年 。
据资料记载,清代以后,香港一直是普洱茶销往南洋一带的集散地,故不少人认为,早期普洱茶进入台湾与广东人入台有很大关系 。台湾中华茶文化学会理事长范增平说:据台湾老一辈的人回忆,大约是在台湾开放港口通商时期,往来两岸经商的人因个人有饮用普洱茶的习惯将茶带到了台湾 。我认为这是比较合理的说法 。
广东人出现在台湾,大约在1870年时有比较清楚的记载 。范增平曾在台湾多处走访,调查普洱茶在台湾的推广过程,据其介绍,一位居住在台北的蔡姓老人明确表示,受祖父影响,自他记事起家中一直饮用普洱茶 。该户人家是移居台湾的第四代,原籍广东省揭阳县,祖父告诉他们,过去一直喝这种茶、到台湾后这个习惯也未改变 。范增平说 。
事实上,不同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期普洱茶价格一路飙升,不少台湾人将其当作艺术品珍藏,早年的普洱茶在台湾受到欢迎,有着经济和节俭的因素 。过去能用正统茶叶天天泡茶的人家并不多,一般仅限于客人拜访或举办喜事宴会时用 。普通家庭往往只用茶梗或少许茶叶泡上一壶淡茶,泡至无味后仍舍不得倒换茶叶,而普洱茶耐泡,反复数次加水仍味重色浓,自然受到了青睐 。
但王文慧并不认同是广东人最早将普洱茶带到了台湾,在她看来,是家乡走出去的那位清节为风的清代台湾知府,将普洱茶千里迢迢带到了台湾 。连横所撰《台湾通志》对曹士桂的评价为‘性恬淡’,他喜欢煮水烹茗,以茶会友,赴台时将普洱茶随身带至台湾,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另一方面,王文慧分析说,古时鸣鹫交通便利,是滇南到滇东的必经之地,旧时为重要的物资集散、货物流通、贸易往来的重要驿站,来来往往的马帮和商客带来了各色产品,其中当然包括普洱茶 。
这是一个合理的猜想:1847年,蒙自举人曹士桂渡海入台任职,普洱茶随之流入台湾,比范增平先生所说的1870年提前了20多年 。那么,有没有确切可信的史料可以佐证呢?
曹士桂所写的《宦海日记》如今只找到半卷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