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 , 国品黔茶除了依托茅台专卖店打造国品黔茶联姻店之外 , 还联合高校、科研单位和专家学者 , 打造国品黔茶研究院 。另外 , 整合茶业生产企业、茶农 , 打造农业合作社 , 破解资源规模小的瓶颈 。目前 , 国品黔茶公司已在上海、内蒙古等地开有23家黔茶连锁店 , 2011销售收入突破了1亿元 。
论证 化学反应提升
10年千亿最有说服力的论据之一 , 是黔茶产业链条已形成 。
首先是加工生产的变革带来裂变 , 贵州茶业正从作坊式生产向工厂化生产迈进 。全省60个省级重点龙头企业中 , 一半以上茶叶加工企业拥有现代化生产车间 , 实现了全程连续化、清洁化、标准化生产 。
从销售终端看 , 除了省内的贵州茶城、花果园太升茶叶市场等形成规模外 , 再在外向型上创立了国酒茅台国品黔茶连锁联营窗口平台 , 同时通过借船出海和上海茶叶、北京吴裕泰、福建八马等茶叶企业合作 。
人们看到 , 我省茶业已从生产、加工、市场等多维度形成全产业链 , 并正统筹谋划发展 , 这样黔茶突围只是时间问题 。
贵州茶文化研究专家刘小华说 , 贵州茶业腾飞目前具备了规模基础 , 明年种植面积将达到500万亩 , 到了2015年 , 这些茶园将全部上市 , 形成规模力量 。
产业链完善和规模支撑的前提下 , 黔茶化学反应需要加入软实力建设和公共品牌塑造 。
省农委副主任胡继成说 , 多年锲而不舍主抓茶产业的精神就是软实力 , 《关于加快茶产业发展的意见》出台至今 , 成千上万茶人紧盯茶业种植、加工、营销和品牌环节 , 已拼搏了4年 。
政府的重视一手打造了绿茶种植面积全国第一的基础 , 但目前茶业小、散、资本金有限的情况下 , 需要更多的力量参与推动黔茶出山 。绿茶品牌促进会、贵州省茶叶学会、贵州省茶文化研究会等等民间力量就是这样的榜样 。胡继成说 , 这些民间力量举办的首届贵州茶业经济年会上 , 把政府、企业和各种社会力量聚合 , 形成了难以估量的化学反应 , 这种化学反应就是最好的软实力 。
贵州省茶文化研究会会长庹文升认为 , 首届贵州茶业经济年会的召开 , 标志着贵州茶业正在走向资源整合 , 横向联动的整体战略阶段 , 取得黔茶抱团出山理念之共识 , 从而形成茶乡、茶农、茶企、茶人整体产业共赢格局 , 这就是茶业软实力 。
另外 , 在区域品牌和龙头企业的打造上 , 黔茶脚步急需放大 。当前 , 在区域大品牌的塑造上 , 黔茶仍然缺乏响亮的品牌力量加以推动整个区域品牌发展 。在龙河闻看来 , 贵州的绿茶板块欲突围 , 必先抓典型 , 树榜样 , 形成带有贵州个性和共性的区域品牌 , 形成版块突围 。
超越 国际路径观察
观察一个产业的发展 , 还需要看融入国际化的程度 。
当前 , 贵州绿茶的出口 , 走的多是秋茶的低端路线 , 出口地也多为经济发展比较滞后国家 , 无法整体提升经济效益 。
放眼看 , 其他茶业大省 , 茶业出口稳中有升 。云南普洱 , 浙江龙井和福建铁观音等已经逐渐打进国际市场 。
其他茶业大省的茶业出口量和开放度大于贵州 , 但并不是说贵州就缺乏机会 。我国是全球最大的茶叶出口国 , 其中出口多为绿茶 。一个利好消息是 , 目前 , 红茶占全球茶叶贸易的四分之三 , 但由于全球气候变暖 , 世界红茶产量急剧下降 , 绿茶需求相应上升 , 而且欧美一些国家的消费者越来越青睐绿茶 。未来 , 贵州绿茶必将获得更多机会 。同时 , 随着贵州绿茶通过技术加工发酵转红茶形成规模后 , 也能切合偏重红茶的世界市场需求 。
放眼世界版图看 , 走绿走红 , 贵州茶业都将游刃有余 。从国际化视野看贵州茶产业 , 十年千亿产值更不是虚幻的数字 。
专家们有比较细致的估算 。500万亩茶园到2015年全面上市 , 茶青产值以每亩6000元计将达300个亿;二次加工提升的附加值也将超过300个亿;茶园观光 , 茶旅游 , 茶馆休闲 , 绿色茶饮消费渐成潮流 , 占据产业链终端的第三产业 , 综合收入将达400亿元 。3项累加 , 贵州茶业未来十年实现千亿产值不再是梦 。
推荐阅读
- 什么是有机茶 如何辨别有机茶
- 耿马县,端正发展思路 实现茶业稳步发展
- 华安,积极帮扶少数民族发展茶业显成效
- 云南凤庆县,采取有效措施提升茶业竞争实力
- 贵州绿茶,抱团出山促共识 十年产值逾千亿
- 荣昌县,创建标准茶园 促进茶业上档升级
- 延伸茶业发展链条 专家建议研发信阳毛尖茶酒
- 安溪,嫡系部队缔造茶业营销传奇
- 湄潭县狠抓茶业标准建设 打好地方茶品走向大市场基础
- 叶朝宗,增加茶业科技含量提升茶叶产品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