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钟灵武夷山 探悠久茶文化】名山出名茶 , 名茶耀名山 。素有碧水丹山美誉的武夷山 , 奇峰耸立 , 碧水潺潺 , 翠竹丛生 , 云海磅礴 。除了绝妙的景色 , 这里还蕴藏着悠远的人文历史文化 , 特别是茶文化 。幽幽山谷中飘香的武夷岩茶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 , 有着一千多年的历史 , 凭其独特的岩韵 , 深邃的文化底蕴 , 早在17世纪就远销欧美 。
山水钟灵
武夷山位于福建省西北部 。早在4000多年前 , 就有民众在此劳作生息 , 逐步形成了偏居中国一隅的古闽族文化和其后的闽越族文化 。此外 , 朱子理学在这里发祥、传播 , 使得武夷山成为研究东方文化的重要基地之一 。武夷山集山岳、河川风景于一身 , 山绕水转 , 水贯山行 。一叶轻巧的竹筏载着四方游客 , 顺九曲溪而下 , 漂过浅滩、深潭 , 同时将两岸屹然耸立的高峰 , 陡峭的石崖 , 一一收入眼底 。一溪贯群山 , 两岸列岩岫 。奇、秀、美、古兼而有之的武夷山因人文与自然特色和谐统一 , 在1999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
武夷山有茶树品种王国之称 , 而王中之王就是大红袍 。
大红袍
来到武夷山 , 除秀水奇峰 , 不可不看的还有大红袍 。武夷山有茶树品种王国之称 , 而王中之王就是大红袍 。它的四棵母树生长在武夷山天心九龙窠的悬崖峭壁上 , 两旁岩壁矗立 , 日照时间不长 , 温度适宜 , 四季都能得到细泉的滋润 , 由枯叶、苔藓等植物腐烂形成的有机物 , 为茶树补充了养分 。得天独厚的生长条件使得大红袍香气馥郁 , 回味甘爽 , 冲至九泡仍不脱原茶真味桂花香 。大红袍是武夷山茶文化的着名旅游景点 , 每天数以千计的游客都要来到这里 , 亲睹这几棵茶树的芳容 。
大红袍母树于明末清初发现并采制距今已有350年的历史 。数百年来盛名不衰 , 关于它的美丽传说也不少 。其中之一是 , 一位进京赶考的秀才在武夷山脚下病倒 , 村民们采摘大红袍 , 治好他的了病 。秀才高中状元后 , 为了报答神茶的救命之恩 , 回到武夷山脱下皇上恩赐的大红袍 , 披在茶树上 。从此 , 便得名大红袍 。
大红袍茶的珍贵之处还在于它的产量极少 。九龙窠的这四棵茶树年产量仅8两左右 , 非普通百姓所能享用 。古时采摘大红袍 , 需焚香礼拜 , 设坛诵经 , 使用特制器具 , 由名茶师制作 。如今在市面上售卖的都是二代大红袍 , 也就是通过嫁接而生长的茶叶 , 并且分为多个等级 。武夷山一带生产的乌龙茶总称武夷岩茶 , 它属半发酵茶 , 集红茶、绿茶功效于一身 。大红袍名居武夷岩茶五大名丛之首 , 其他还有铁罗汉、白鸡冠、水金龟、半天鹞 。这些茶树在武夷山风景区也都能看到 。
为了将茶文化传播得更深广久远 , 武夷山市政府斥资1.9亿元人民币于2008年建成了茶博园 。
武夷茶博园
走入武夷山市 , 大街小巷随处可见茶店、茶馆 。除旅游业 , 茶业是这里百姓赖以生存的另一支柱产业 。种茶、制茶、贩茶、品茶 , 茶与武夷山人的生活息息相关 。为了将茶文化传播得更深广久远 , 武夷山市政府斥资1.9亿元人民币于2008年建成了一座茶博园 , 集中展示武夷茶的历史、传说和制作工艺 。
茶博园占地10.3万平方米 , 首先进入眼帘的是茶魂广场 。广场中心是武夷三圣的雕像 , 他们是:神农、彭祖、武夷君 。两侧环立的是历代与武夷茶有着不解之缘的十四位名人:唐代的陆羽、孙樵、徐夤;宋代的范仲淹、苏轼、朱熹、白玉蟾;元代的高兴、杜本;明代的陈铎、释超全;清代的董天工;近现代的连横、吴觉农 。
茶博园内还有岩茶史话园区 。它分为远古的记忆、汉晋遗存、 盛唐佳话、 两宋风采、 元代御茶园、明代散茶、清代乌龙茶、民国茶业科研基地、 当代武夷茶的新崛起9个区域 。与武夷茶文化密切相关的历史人物、事件、和诗词歌赋等都在这里以石刻、石雕的手法 , 集中展现 。
推荐阅读
- 印象大红袍唱红了武夷山文化产业
- 天津日报大厦灵异事件,真相如何? 天津日报大厦灵异事件真实案例
- 近水楼台先得月,邂逅武夷山好茶
- 灵山三个茶品获桂茶杯红茶类等奖
- 武夷山旅游,牵手新浪微博 体验茶文化
- 武夷山鉴茶活动11月精彩亮相
- 武夷山11月将推出鉴茶活动
- 武夷山下梅,万里茶路的起点
- 儿童房装修 风水细详解
- 武夷山签三台企项目 合同外资逾七千万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