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岩 科技日报采访人员 刘志伟 通讯员 王潇潇
浩瀚宇宙中 , 黑洞犹如一只吞噬猛兽 , 没有任何物质能从它的巨大引力“魔爪”中逃脱 , 就连光也不例外 。
近日 , 有研究团队提出 , 超大质量黑洞周围存在类似围绕恒星运转的行星 。这类行星是如何形成的?是否普遍存在?它们又是如何被发现的?这些行星上是否有生命存在?带着这些问题 , 科技日报采访人员专访了华中科技大学物理学院副院长吴庆文教授 。
文章插图
图片来源:powerofpositivity.com
距离决定黑洞行星能否“降生”
在黑洞附近发现行星并非一次偶然之举 。
人类是宇宙中唯一的生命吗?为回答这个问题 , 科学家不断搜寻系外行星 。201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三位获奖者中 , 就有两人是因为在系外行星研究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而获奖 。
截至目前 , 我们已发现4000多个系外行星 。
“系外行星是当前天文学最热点和最前沿的研究领域之一 , 科学家主要是在类似太阳这样的恒星周围寻找 。”吴庆文说 , 寻找更多系外行星 , 有利于理解太阳系形成、地球演化史及生命起源等谜题 。
近日 , 日本研究团队表示银河系中心黑洞周围也可能存在大量行星 , 这一新观点顿时引爆学术界 。
吴庆文介绍 , 此前科学家利用阿塔卡玛大型毫米波/亚毫米波望远镜阵列(ALMA) , 观测到类似早期太阳系的形成过程 。首先是气体和尘埃在自引力作用下坍缩形成恒星;随着时间推移 , 恒星周围的盘状气体、尘埃等会逐渐聚集形成更大团块 , 并进一步凝聚 , 逐渐形成行星 。
日本天文学家提出 , 气体和尘埃并非年轻恒星独有 , 在星系中心黑洞周围也存在着大量气体和尘埃 , 其质量可以比原恒星盘大数十亿倍 , 像银河系中心黑洞这样黯淡、寒冷的超大质量黑洞或许也是孕育行星的理想场所 。
文章插图
冰的形成以及更多气体和尘埃等的凝结 , 是形成行星的关键条件 。吴庆文说 , 黑洞周围气体盘中 , 离黑洞越近气体温度越高 , 但在一定距离之外 , 温度足够低 , 能够让一些水变成冰 。经计算 , 对于银河系中心这种400万倍太阳质量的超大质量黑洞来说 , 距离黑洞大约10光年 , 就足以让尘埃和水等气体凝结 , 并形成几倍到几千倍地球质量的行星 , 这类行星被称为黑洞行星 。
生活在黑洞身边 , 黑洞行星多少有些“担惊受怕” 。黑洞拥有强大的引力 , 在视界范围之内连光都难以逃脱 , 即便在稍远一点的地方 , 黑洞周围强大的潮汐力也可能将天体撕碎 。这听上去非常恐怖 , 但随着距离进一步增大 , 黑洞引力将会迅速减小 , 在一定距离以外(约几光年) , 炙热气体的运动几乎不再受黑洞引力控制 。所以 , 黑洞行星的形成条件已决定它不会被黑洞吞噬 。
遥远的距离 , 正是黑洞行星形成壮大的温床 。
另辟蹊径寻找类地行星
吴庆文说 , 宇宙存在数千亿个星系 , 每个星系又存在数千亿颗恒星 , 因此类地行星必然存在 , 黑洞行星或许也应该普遍存在 。因距离遥远 , 人类对银河系中心超大质量黑洞周围的行星进行直接探测 , 还存在巨大困难 。
或许另辟蹊径才能找到正确的答案 。
此前 , 日本鹿儿岛大学天体物理学教授惠田敬一认为 , 现代天体物理学发展显现出一种倾向 , 即向不习惯的、出乎意料的、甚至仿佛是不可能的方向发展 。
“人类作为生活在行星上的智慧生物 , 一直对围绕其他恒星绕转的行星有着浓厚兴趣 。”吴庆文介绍 , 宇宙存在活动星系核、低光度星系核和X射线双星等不同的黑洞系统 , 根据惠田敬一团队的研究模型 , 生命周期较短、光度相对较低的活动星系核周围一般会出现黑洞行星 。
一般而言 , 对于常见的围绕恒星运转的行星系统 , 形成恒星后 , 尘埃和气体会在新生恒星周围原行星盘中冷却 , 尘埃会凝结聚集成更大的颗粒 , 在碰撞和压缩中形成小行星 , 小行星之间相互碰撞形成更大尺寸的行星胚胎 , 最终经过不同的物理过程形成不同的行星 , 如类似木星的气体巨行星 , 或类似地球的岩石行星 。
推荐阅读
- 喝茶也能喝“醉”,你知道茶醉是什么样子吗
- |春季野钓,找这几种天气出门,鱼群会大胆靠边,浅水也能钓大鱼!
- 老酒鬼喝酒时,专挑"这6道"下酒菜,酒量再小也能喝上小半斤
- 比黑洞还要可怕的东西是什么 宇宙中有比黑洞更可怕的吗
- 解锁砂锅粉的原材料,学会了自己也能在家煮来吃
- 躺着也能赚钱的日子过去了?银行理财收益率创十年新低
- 二维码|全网点赞!齐齐哈尔一区推出反向扫码:老人孩子不用手机也能扫码
- 如果人被吸入黑洞会发生什么! 人类进入黑洞会发生什么
- 全国首创,桃花叶也能变茶叶
- 不打官司也能要回钱的三种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