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很羡慕秀丽隐杆线虫这种能将自己停留在“少年时期”的能力,然而,可惜的是这一调控机制并没有随着进化写入哺乳动物的基因中 。进化赋予哺乳动物调节体温的恒温系统,生存几率更高的胎生方式以及一系列足以应对外界环境变化的能力,不再需要根据环境去调节自身发育 。这也使得我们从出生开始便一刻不停的走向死亡 。
世代更迭:死亡不可避免死亡开关的开启很大程度上与发育和性成熟有关,这其实也是自然选择和进化的必然结果 。个体的存在离不开赖以生存的资源,随着种群内个体越来越多,必定会引入种间竞争、优胜劣汰 。前面已经说道:物种的长盛不衰靠的是种群内可繁殖个体的数量以及基因多样性 。在有限的资源环境里,以合理的时间和形式完成世代更迭,有利于整个物种的发展 。这一现象在单次繁殖的昆虫和部分鱼类里最为显著,一旦完成繁殖任务这些个体便会快速死亡完成世代更迭,最出名的或许就是“朝生暮死”的蜉蝣,一年生的草本植物也遵循这样的逻辑 。
能逃脱死亡魔咒的生物少之又少,久负盛名的灯塔水母是唯一已知的能在性成熟后再次回到幼体阶段的物种,这种被称为分化转移的能力理论上可以让它们获得无限的寿命 。包括灯塔水母在内的刺胞动物门拥有世代交替生活史,分别为水螅型(polyp)水母型(medusa) 。水螅型世代为无性繁殖,通过出芽的方式产生许多水母芽,这一世代并不会衰老和死亡;一旦性成熟就会进入水母型世代,通过有性生殖繁殖后代 。1996年意大利研究者Piraino等人通过人为改变环境,对4000只不同发育阶段的水母型灯塔水母进行了转化诱导试验,包括饥饿、突然改变水温、降低盐度和机械损伤 。结果显示,不同发育阶段的灯塔水母均出现了水母型转化为水螅型的现象,堪称“返老还童” 。而刺胞动物门的其他物种则没有那么幸运了,一旦有性生殖结束水母体便会死亡 。[1]
而对于像我们人类这样拥有多次繁殖机会的物种来说,失去繁殖能力的一刻也就是我们开启衰老和死亡模式的一刻——该给后代留下足够的资源了 。至于为什么我们哺乳动物没有像蜉蝣一样马上进入死亡,而是预留了一个衰老的过程,我想大象可能会给我们一个启示:老者的经验和智慧可以给种群带来某些好处 。
文章插图
大象族群通常由一只经验丰富的雌象做首领 。图片来源:网络
长生不老真的值得吗?托尔金曾在《指环王》里写到:精灵拥有不朽的生命,而死亡是造物主赐予人类的礼物 。在托尔金的小说里正是由于人类短暂的生命如烟火般迸发,才谱写了灿烂辉煌的历史篇章 。而那些被人类所羡慕的精灵,纵使拥有无双的能力,在经历了漫长的岁月后却行将就木,慢慢淡出了历史舞台 。
长生不老后世界会变成什么样?电影里也给了许多可能性 。《时间规划局》和《极乐空间》里都描绘了即使长生不老,只要贫富差距还在、人性依旧贪婪的话,长生不老后的世界也不会变得更加美好,只有更无止尽的压榨而已 。更何况以现在的人类数量地球都已经不堪重负,如果都长生不老那离地球毁灭也就不远了 。你可能会说我们还有星辰大海啊,很可惜,人类现在的技术水平根本无法做到星际移民 。我们拥有的只有地球,我们能留给后代最好的礼物并不是财富和地位,而是一个更美好更健康的地球,以及不再需要牺牲地球资源的更绿色更环保的发达科技 。
最后我想说一句:抛开个体的生死,一个物种能够长久的存在并繁衍,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永生 。
推荐阅读
- 蹭茶要会叩手礼 请人喝茶要学会伸掌礼
- 死要面子活受罪 男子拼酒忍着不吐憋爆食管
- 茶为什么要倒七分满的智慧解读
- 旅游和春节更配 但你需要备好一份安全手册!
- 茶叶受潮回软 要这样处理
- 养生观念深入人心 春节送礼健康最重要
- 大寒节气怎么养生最好?做好八个要点为健康加分
- 大寒两种病最要命 专家教你如何降低“致命”风险?
- 春节期间6类疾病风险高 老人尤其要当心!
- “寒”气来袭 这几件事一定要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