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最早的纸币产生于宋真宗年的四川 北宋前期,四川出现最早的纸币
中国最早的纸币是什么样子?纸币是代替金属货币执行流通手段的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 。人们最初认为,只有金属货币才是货币 。纸币、银行券等价值符号出现后,人们又把它们纳入货币范围之内 。后来逐渐认识到,银行存款也具有与纸币一样的性质,利用它能够购买商品,支付劳务 。并且,银行存款与金属货币和纸币等之间存在着频繁的对等转化 。下面就跟360常识网一起具体看看中国最早的纸币等相关内容 。
中国最早的纸币
交子是中国最早的纸币 。宋、金纸币名称之一 。北宋初年,四川用铁钱,体重值小,1000个大钱重25斤,买1匹绢需90斤到上百斤的铁钱 。流通不便 。于是,商人发行一种纸币,名为交子,代替铁钱流通 。兑现时每贯须扣除30钱 。成都16户富商为印造发行并经营铜钱与交子的兑换业务而开设交子铺,开民间金融之先声 。他们每岁在丝蚕米麦将熟之时,用同一色纸印造交子 。
简介
交子,是世界最早使用的纸币,最早出现于四川地区,发行于北宋前期(1023年)的成都 。最初的交子实际上是一种存款凭证 。北宋初年,四川成都出现了为不便携带巨款的商人经营现金保管业务的“交子铺户” 。存款人把现金交付给铺户,铺户把存款数额填写在用楮纸制作的纸卷上,再交还存款人,并收取一定保管费 。这种临时填写存款金额的楮纸券便谓之交子 。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交子的使用也越来越广泛,许多商人联合成立专营发行和兑换交子的交子铺,并在各地设分铺 。由于铺户恪守信用,随到随取,交子逐渐赢得了很高的信誉 。商人之间的大额交易,为了避免铸币搬运的麻烦,也越来越多的直接用交子来支付货款 。后来交子铺户在经营中发现,只动用部分存款,并不会危及交子信誉,于是他们便开始印刷有统一面额和格式的交子,作为一种新的流通手段向市场发行 。正是这一步步的发展,使得“交子”逐渐具备了信用货币的特性,成为了真正的纸币 。
随着交子影响的逐步扩大,对其进行规范化管理的需求也日益突出 。北宋景德年间(1004—1007年),益州知州张咏对交子铺户进行整顿,剔除不法之徒,专由16户富商经营 。至此“交子”的发行正式取得了政府认可 。宋仁宗天圣元年(1023年),政府设益州交子务,以本钱36万贯为准备金,首届发行“官交子”126万贯,准备金率为28% 。
从商业信用凭证到官方法定货币,交子在短短数十年间就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具备了现代纸币的各种基本要素,将还处在黑暗的中世纪的欧洲远远抛在后面 。
据清《续通典·食货》交子三年一届,始于宋代之铜钱与铁钱溷用而不便于携;迄神宗时,交子正式由官方所承认,即熙宁初年将伪造交子等同于伪造官方文书 。
起源
最初的交子由商人自由发行 。北宋初年,成都出现了专为携带巨款的商人经营现钱保管业务的“交子铺户” 。约1008年,成都16家官商联合用楮树皮纸印刷凭证,上有图案、密码、划押、图章等印记,面额依领用人所交现款临时填写,作为支付凭证流通 。存款人把现金交付给铺户,铺户把存款人存放现金的数额临时填写在用楮纸制作的卷面上,再交还存款人,当存款人提取现金时,每1000文收手续费30文 。这种临时填写存款金额的楮纸券便谓之“交子”习惯称为“交子”,又名“楮币” 。这时的“交子”,只是一种存款和取款凭据,而非货币 。后因发现发行商拮据或破产不能兑现被禁止发行 。
宋仁宗天圣元年(1023年),政府在成都设益州交子务,由京朝官一二人担任监官主持交子发行,并“置抄纸院,以革伪造之弊”,严格其印制过程 。这便是我国最早由政府正式发行的纸币——“官交子” 。它比美国(1692年)、法国(1716年)等西方国家发行纸币要早六七百年,因此也是世界上发行最早的纸币 。“官交子”发行初期,其形制是仿照民间“私交”,面额依然是临时填写,加盖本州州印,只是分了一定等级,从1贯到10贯 。并规定了流通的范围 。宋仁宗时(1039年起),一律改为五贯和十贯两种 。到宋神宗时(1068年起),又改为一贯和五百文两种 。发行额也有限制,规定分界发行,每界三年(实足二年),界满兑换新交子 。首届交子发行1256340贯,备本钱360000贯(以四川的铁钱为钞本),准备金相当于发行量的28% 。后来因供应军需超额发行,交子严重贬值 。1105年遂停止发行,改用“钱引” 。
推荐阅读
- 雨水节气吃什么食物最养生?
- 情人节都送什么?最佳情人节礼物排行榜
- 冬季多吃五种根菜最养生:冬笋解腻山药补气
- 冬季怎么吃火锅最健康?你需要掌握这些原则
- 冬季喝粥最养人 三种熬粥好食材必不可少!
- 最美的武汉时尚茶叶系列包装设计开屏
- 古风歌曲2020最火十大古风歌曲歌词 2018年最火的古风歌曲名字
- 什么时候喝正山小种最好?
- 怎么泡好红茶?红茶又源于哪里?
- |俗语:女子纵有千般毒,最毒莫若爬龟妇,啥是爬龟妇?为何这么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