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催生的10大“新职业”,透射着职场发展新趋势( 二 )


疫情催生的10大“新职业”,透射着职场发展新趋势

文章插图
 
我有一个女学员(普通高校计算机专业本科),2018年接受职业规划咨询服务后不久,顺利进入教育行业某头部机构,做起了K12直播大班课辅导老师(即新职业中的“在线学习服务师”),目前做得风生水起,虽年纪轻轻却已成为该机构教务负责人,年薪50万,管理着千余名“在线学习服务师” 。
4
什么因素在推动和影响新职业发展?
推动新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提高新职业从业者的专业素养,社会管理和服务机构需要从以下四方面着手 。
第一,加强对新职业新就业形态的政策支持,打造良好的营商环境,营造轻松的就业环境,为新职业发展提供更广阔的空间;
第二,加强对新职业的宣传推广,提高新职业的社会认知度,提升新职业的社会形象;
第三,建立新职业管理和服务体系,以胜任能力为导向的评估评价体系、职业标准体系、以严把“门槛”为导向的注册准入职业认证体系、以服务监督管理协调为导向的行业组织体系;
第四,建立以终身学习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持续提升从业者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 。
有人问我,新兴职业的发展,难免鱼龙混杂,也极易出现非专业人才在风口下盲目扎堆的现象,那么职场人该如何理性对待这些新职业?
【疫情催生的10大“新职业”,透射着职场发展新趋势】事实上,目前新职业从业者的专业能力、受教育水平良莠不齐,新职业发展上升通道也不是很明晰,建议想从事、体验新职业的人不要盲目跟风,不要心急火燎随大流 。要先“向内看”,全面评估自己,看清自己的优势,深度了解自己的职业价值观,搞清自己真正想要的到底是什么,确认自己的长期愿景,然后再“往外看”,看职场看新职业,判断并抓住属于自己的职业机会,准确定位,有针对性提升自己的能力,坚持终身学习,创造属于自己的职业生涯,把自己发挥到极致 。
5
未来职业,更需要专才还是通才?
近些年,大学教育更重视了专业与职业的接轨 。近日,清华大学明确表示:2020年将不再招收新闻专业本科生,这反映了什么问题?
这意味着,清华将强化真正意义上的复合型人才培养,致力于培养更能体现清华自身优势的高层次的新闻人才 。新闻是典型的应用学科,新闻人才需要复合和交叉,新闻人才的培养需要“价值塑造+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三位一体,更需要专家型的采访人员和编辑,即在某一专业领域有扎扎实实的专业基础和丰富实践经验的人才 。
疫情催生的10大“新职业”,透射着职场发展新趋势

文章插图
 
管理学、教育学、法学这些学科与新闻专业类似,都很重视实践和应用,都非常强调学科的复合和交叉,这些专业在美国的很多大学里,就没有本科专业设置 。比如:法律,在美国报考法律博士JD,必须读完非法学本科专业才有资格申请;医学,在美国申请医学MD,必须读完非医学的其他关联学科才有资格申请;管理类,想读美国名校MBA必须要有丰富的工作经验才有资格申请 。
因此,本科阶段适合通识教育,通识教育的真正目的是培养学生批判性独立思考的能力,并为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
当然,清华大学此举并不意味着只有单一技能的人(即“专才”,以自己的一技之长参与某项社会分工的人)无法适应就业需要,并不是说“专才”没有用了 。专才可以通过刻意练习快速训练,可以迅速“变现变有用” 。社会分工越来越细,社会各个领域都需要高水平的专业人才 。我们的确很难预测未来最热门的专业领域是什么,选专业定方向时得凭运气赌对了才行 。
世界也越来越复杂,越来越充满不确定性,趋势变化也越来越快,时代主题也越来越丰富,只有复合型人才(即“通才”,掌握专业技能又能跨领域运用技能的人)才能处理复杂事物 。通才不能速成,通才需要掌握多种思维模型,从不同视角看同一问题;需要在社会中持续打磨自己,才能学会洞见事物的本质,才能学会发挥知识的价值 。
另外,美国增长最快的创业型公司创始人,他们创业时的平均年龄是45岁;华尔街很多优秀的风险投资人都是哲学家 。所以,新职业作为新出现的工作机会,往往需要我们把“人与技术”结合起来才能做成事 。
新职业所能提供的岗位数量将远远超过传统的职业 。当人工智能这个新的“技术幽灵”扫荡人类职业版图,开始陆续取代大部分专业工作的时候,世界其实就越来越需要通才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