捧茶叶泡出的致富经

【捧茶叶泡出的致富经】“今年采摘的春茶数量已经达到14万斤,这种收益已经反映在农民的工资上 。每个人都很开心 。”在云浮市新兴县,曾经默默无闻的香窝茶,通过当地政府的共同发展,已经成为农民手中的“摇钱树”,帮助许多贫困家庭脱贫 。
从深山中飘出的茶香也给香窝山带来了火,香窝山是一个天然的氧吧,有美丽的山,空气清新,终年云雾缭绕 。风景优美的好茶为它赢得了“广东十大最美茶园”的美誉 。
村民成员工走上脱贫路
1958年,香窝山大力引进云南大叶种,并正式开始大面积种植茶叶,命名为“香窝茶” 。多年来,由于交通不便、缺乏深加工技术、品牌效应、销售渠道等问题,香窝山茶叶一直处于“养在内室,无人知晓”的状态,很难帮助当地村民脱贫致富 。
随着“生态旅游、乡村旅游、绿色农业”等国家优惠政策的出台,响顺控股集团在2007年发现了响窝茶场的发展潜力 。公司开始整合茶园资源,扩大茶叶种植规模,为贫困家庭和周边村民提供大量就业岗位,带动农民脱贫致富,促进当地经济可持续发展 。茶叶产业已逐渐成为新兴县太平镇推进扶贫的有力起点 。
46岁的梁英权(音译)是香窝山的一名正式员工,他每天都在工作,协调工人们采摘茶叶,根据时间进行除草,然后负责检查茶叶并把茶叶送到工厂 。“过去在家种菜很难 。有一位老母亲和两个孩子在学习 。那时,孩子们阅读的学费是借来的 。后来,我来看我的母亲在这里采茶,当我有时间的时候,我来帮忙 。公司的领导认为我很勤奋,经过三个月的实习,他们变成了管理茶园的正式员工 。现在,除了管理茶园之外,我还会在业余时间去山上看奶牛,这样我今年就可以摆脱贫困了 。”梁英权笑着告诉采访人员,如今,他不仅在家里盖了一间小平房,还在县城买了一间电梯房 。
扶贫重点变身当地名片
梁英泉的经历是香窝山当地农民生活“巨变”的缩影 。香窝山位于开平和新兴交界处的水朗村 。这个地区很偏远,交通也不方便 。大量闲置土地严重制约了香窝山周边村庄的经济发展 。农民收入来源得不到保障,贫困家庭数量居全县前列 。它曾经是新兴县的一个重点扶贫地区 。
近年来,新兴县大力引导农民和农业企业发展茶叶生产,推进茶叶产业化,以综合旅游为发展模式,促进茶叶产业健康快速发展 。
“一个是土地租赁,企业承包闲置土地给农民,扩大茶园规模,让农民有租金收入 。第二,员工融入公司 。公司吸收了200多名村民作为正式员工,并培养他们成为企业经理、技术人员和关键岗位员工 。第三,茶园每年有10个月的采茶期和2个月的管理和保护期,为农民提供了大量灵活的工作 。农民们忙的时候可以在家工作,闲的时候可以在茶园工作 。目前,公司已与700多名当地农民合作,帮助70多户当地贫困家庭脱贫,多年来为贵州省黔南州贵定县长明镇贫困布依族农民提供了50多个就业岗位 。”公司负责人说 。
2019年,新兴县太平镇成功申报广东省农业强镇,大力支持茶叶产业发展壮大,积极实施“一村一品”农村新业务新模式,将香窝山建设成“种植、加工、销售、培训旅游” 。三产业融合示范基地
经过十几年的发展,香窝茶场的种植面积由500亩增加到4000多亩,产值由原来的100万元增加了20倍 。香窝山脚下的村民振兴了闲置的土地,增加了村民的经济收入,积累了1000多万元 。如今,香窝山周边自然村落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乡村复兴和美丽乡村建设的亮点突出 。香窝茶也成为新兴县太平镇绿色农业的支柱产业和主品牌,成为当地政府最耀眼的名片 。
带来旅游新商机
早上6: 30,60岁的男子金阳从他在水朗村的家出发,赶往香窝茶场 。他告诉采访人员,他已经在茶场工作了十多年 。"脚踏实地,能努力工作,而且茶场的收入还是不错的."在曼金阳看来,茶园的工作让他看到了生活的希望 。“现在孩子还很小,所以他们不能被成年人照顾 。在外面工作就是招募年轻人 。在茶场工作既有收入,又有照顾孩子和午餐 。”说起工作,满晋阳充满了感激 。“我过去住在泥房子里 。现在我终于建造了自己的小平房,这是一个体面的家 。”
随着香窝山越来越受欢迎,来自其他地方的游客越来越多,村民们发现了商机 。像农场、农产品商店、农场式餐馆和寄宿家庭这样的商业场所已经成为香窝山路上的“新景观” 。商圈以香窝山为据点,辐射全村,大大增加了周围村民的收入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