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禅茶味 禅与茶的关系

【解读,禅茶味 禅与茶的关系】儒家强调了茶的入世性,突出了一个礼,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 。儒家主张在饮茶中沟通思想,创造和谐气氛,增进友情 。这构成中国茶文化的主调 。道家强调的是茶的功能性,突出一个清,修行时以茶为工具,展示了品茶由物质到精神的过程 。真正把饮茶提高到纯精神领域的是佛教中的禅宗 。在佛家看来,茶不仅是禅定入静的助缘之物,更是与禅的精神一致的 。故此才有了禅茶一味的说法 。
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 。西汉末,佛教自印度传入中国,东汉初,在封建统治阶级中间流行 。佛教宣扬因果轮回,慈悲为本,体悟空性等教义 。佛教传入中国后,在思想意识形态和教义上竭力吸收我国传统文化,并互相渗透互为影响,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
佛教和茶最早在晋代结缘 。相传晋代名僧慧远曾在江西庐山东林寺以自制佳茗款待陶渊明,品茶吟诗,叙事谈经,通宵达旦 。佛教和茶结缘对推动饮茶风尚的普及并向精神境界发展以至创立茶道,居功至伟 。
我们曾说唐朝是伟大的,其中有一条就是在思想领域的包容性 。唐朝李姓,道家创始人老子亦姓李,故唐朝尊道教为国教 。但据有人统计,大唐帝国20多位皇帝中,对儒释道兼容并包的有17位,佛教在唐朝得到了很大发展 。在佛教诸派别中,以天台宗、法相宗、华严宗和禅宗影响最大 。禅宗主张明心见性、顿悟成佛,深受中国文人的喜爱,也为与茶的结合奠定了牢固的基础 。
禅意为坐禅,静虑 。禅宗主张以坐禅修行的方法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不立文字 。禅僧们在饮茶时把与禅定相通的地方结合起来,达到了与坐禅相同的效果 。
与陆羽同时代的封演著的《封氏闻见记》上面说:南人好饮茶,北人初不多饮 。开元中,泰山灵岩寺有降魔师,大兴禅教 。学禅务于不寐,又不夕食,皆许其饮茶 。人自怀挟,到处煮饮,从此传相仿效,遂成风俗 。这不仅说明了坐禅和饮茶的密切关系,也说明禅宗对茶传播的作用 。
天下名山僧侣多,我国寺院多建造在著名景区,所处地域森林繁茂,云雾缭绕,雨量充沛,土层深厚,最适宜茶树生长 。唐朝百丈山怀海禅师根据中国的国情和禅宗的特点,折中大小乘戒律,制定了丛林清规,把僧人坐卧起居、长幼次序、饮食坐禅和行事等等都作了严明的规范,并提倡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的农禅生活,为僧侣开辟新茶园创造了条件 。寺院广种茶树,提高生产技术,也促进了民间茶园的发展 。
禅宗的发展,与茶的外传也密切相关 。茶叶在唐朝时首先传入朝鲜半岛,随后传入日本 。第一位把中国茶种撒播在日吉神社旁的台麓山,成为日本种茶的开拓者的是高僧 。第一位把中国禅宗茶道带到日本的又是僧人,即荣西和尚 。总之,不论是传到朝鲜半岛的茶礼,还是传到日本的茶道,其思想背景是佛教,其思想核心是禅,茶道与禅的关系不一般 。


    推荐阅读